强烈生命只有一次的写作


这两个对比鲜明的案例让人深有感触。

同处于青春年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位青年,曾就读于德国萨尔大学,取得了理工科的本科背景,主修计算机专业并辅修数学专业。其后的硕博生涯中,师从前牛津大学终身教授Cas Cremers教授,专攻组合数学方向,并深入研究安全领域的自动化安全分析和密码学,最终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五篇论文。回国后,他直接被武汉大学聘为教授,年薪丰厚,并获得多项教育支持。

而另一位,信息相对较少,只知道他是复旦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却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两条消息的对比,让人内心感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这似乎是一场理工科与文科的较量,但背后更明显的是不同领域博士之间的差异。他们的前途和所面临的困难都各不相同。除了学术本身的挑战,个人选择还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很多人在讨论现今博士的性价比问题。有人认为,除非是富裕的家庭能提供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支持,否则并非所有人适合继续深造到博士阶段,尤其是文科博士,可能并不具备高性价比。即使是在理工科领域,博士们也承受着巨大的毕业和论文压力。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期待与现实之间的错配。人们往往对博士有着过高的期待,但博士生自身对实际处境了解不足。有的人确实适合继续深造,而有的人则不然。那些不适合读博的人若强行进入这一领域,可能会陷入自我证明的困境,因为读博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对毕业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然而,无论是选择读博还是其他道路,重要的是过程和努力。无论结果如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珍惜和享受过程,同时考虑到家人的期望和一路走来的朋友。面对选择时,有时候真的要看命或机缘,但无论如何,努力过就不留遗憾。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记住没有什么是不能重新开始的,尤其是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

所以,年轻人所面临的并非单纯的选择读博或不读博的问题,而是在各种复杂的选择面前如何做出最合适的决定。无论何种选择,只要努力过,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中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最美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