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福鼎是不是很穷


福建省宁德市硖门乡的柏洋村,昔日由21个自然村组成,人口逾两千八百人。其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村民居住在茅草屋里,生活困顿,三餐无着。时任村支书的王周齐回忆道,那时柏洋村是硖门乡知名的贫困村落,人均收入不足六百元,村财负债高达四十三万元。

时光荏苒,二十余年间,福建宁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被称作发展滞后的柏洋村,于2014年实现了生产总值的飞跃,达到了十八点五,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一万九千元。这一年,柏洋村更是荣升为“全国文明村”。王周齐表示,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产业的兴起。

早年,柏洋村的各个自然村散布在山野田间,严重制约了整体发展。随着“造福工程”和高速公路的推进,柏洋村开始进行统一规划,计划将各自然村的人们集中到行政村内。由于村要依赖茶业、林地经济和海水养殖等产业为生,他们对搬迁后的生活出路心存疑虑,因此搬迁工作进展困难重重。

王周齐坦言,即便搬迁到行政村的村民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只能白天从事农活,晚上在新居休息。直至2002年后,柏洋村开始规划建设企业园区,引进了制衣厂和摩托车配件厂,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三年的免租期。这一举措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还为一百二十多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后,柏洋村继续加大引进企业的力度,最终有九家企业在此落户,提供了一千三百多个就业岗位。农民发现了新的挣钱渠道,纷纷主动下山,搬迁到行政村内,成为工人、商人,甚至入股企业成为股东。

如今,柏洋村的村民已不再需要外出找工作,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王周齐表示,目前还有七百多名外来员工在村内工作。2014年,柏洋村全年生产总值达到了预期的十八点五,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九千元。

成功翻身的柏洋村正面临新的挑战。王周齐说,为了生态环保,现在的工业园区已规范企业的入驻。村庄的当务是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幸运的是,宁德在硖门乡的落地,为柏洋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村已投建可容纳四千多人的住房出租给员工,并借此机会发展餐饮等配套产业。王周齐表示,柏洋村正努力成为宁德的后勤服务基地,预计每年可实现六百万元的村财收入。

除了临近太姥山的地理优势外,柏洋村周边还有杨家溪等四大景区。王周齐看到了转型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他分析说,通过打造“孝文化”和“廉政文化”,柏洋村在2014年吸引了数万人次参观学习。他相信,如果能够成功结合四大景区的发展,将给村民带来更多的致富机会。

不久后的4月19日,柏洋村将举办2015年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预计将有来自江浙沪等地的三十五支参赛队伍报名参赛。王周齐表示,此次赛事不仅将吸引更多游客到访,还将努力使柏洋村成为山地自行车训练竞赛基地,进一步壮大体育文化产业。

王周齐展望未来,计划到2017年实现业生产总值三十,人均收入三万元,村财收入一千万。他表示,山上将建设三千五百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区,山下则实现五百亩的工业企业集中区,公路沿线将建成五百亩的农民住宅区。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王周齐充满信心。目前来看,人均收入和村财收入的目标已是稳操胜券,现在关键要看生态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否能填补部分企业停工后的经济空缺。

一座四星级酒店的建设计划也已在王周齐的办公桌上展开。这座十六层、拥有二百三十八间房间的酒店预计投资五千万元,其中村委会将持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这座酒店的建成将为柏洋村的旅游业和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