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本《养不教》
作家张德芬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波折与转变。
年轻时,她遭遇了离婚和失业的双重打击,生活变得拮据困苦。面对困境,她每晚辗转反侧,体重下降,容貌憔悴。她并没有被困境击垮。后来,她爱上了读书,特别是心理学和文学方面的作品。这些书籍不仅治愈了她的内心,还引导她开始探索自我。
随着阅读的深入,她渐渐走出了焦虑,不仅重新找到了事业的方向,整个人也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朋友好奇地问她保养的秘诀,她笑着回答:“多读书,阅读能让人脱胎换骨。”的确,到了某个年纪,书籍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良。
书不仅能健脑,还能怡心。对于主持人来说,书籍更是养气质的良方。她从小就热爱阅读,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工作后,每天都坚持读书。广泛的阅读让她的言谈举止显得自然得体,遇事从容不迫,展现出非凡的魅力。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读书就像春雨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她的言谈举止。
书还能养情绪。编剧徐文华曾遭遇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一度感到焦虑和压抑。她借助书籍的力量,及时调养了自己的情绪。书中的智慧抚慰了她紧绷的身心,也帮她扫清了所有的忧愁烦恼。翻译家张谷若一生经历坎坷,但他每天都会读书,用书本调理情绪。当他生气愤怒时,就读老庄;悲伤难过时,就读散文诗集;焦躁不安时则读禅语……
除了养情绪,书还能养心灵。作家史铁生在年轻时遭遇了命运的打击,终身残疾让他一度陷入绝望。书籍拯救了他,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态度。文物学家王世襄在被下放到偏僻乡村时,也是书籍陪伴着他,让他在面对苦难时保持平和与通透。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不仅能增长智慧,更能让我们拥有健全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到了中年,谁都难免会遇到情感、家庭、职场带来的种种疲乏。但读书却能打开另一方天地,让我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满足和滋养。
到了一定年纪,多读书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书能健脑、怡心、调养情绪、滋养心灵。它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又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坎坷。让我们学会停下脚步,向内探求,用书籍疗养身心吧!在阅读中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