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食品安全》育儿文章内容


活动宗旨:

促进儿童树立科学的饮食观念,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升安全意识和观察力。

活动目的:

1. 教育幼儿明白基础的食物卫生常识,如饭前需用肥皂清洁双手,生食瓜果必须洗净削皮,拒绝街头小吃。

2. 初步塑造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哪些食物可能带来危害。

4. 培养幼儿的敏锐观察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识别并避开不卫生的食品。

5. 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食物多样性及其特性,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活动准备:

准备一只已清洗的苹果、一把水果刀、以及每人一份去皮切块的苹果放在干净盘子内。

活动流程:

1.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思考为何小明会肚子疼。

(1)放学后,小明的妈妈来接他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小明的肚子饿了,他吃了一些街边摊位的羊肉串。

(2)回到家后,小明又吃了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菜兜里)

(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后,小明感觉怎么样?(不舒服、肚子疼)

(4)假设小明去了医院,大家猜想医生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教师可以扮演医生告诉幼儿:路边摊位的食物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清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 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食物是不能吃的。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等无卫生保障的食品。

3. 现场示范:展示如何正确清洗瓜果和去皮。

4. 邀请幼儿参与,先让他们洗手,然后请他们享用已准备好的苹果。

活动后思考:

在日常生活里,什么食物是适宜食用的?什么食物是不适宜食用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是否明白了基础的饮食卫生知识?吃东西前应该养成怎样的好习惯?

通过今天的活动,孩子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哪些食物应该吃,哪些食物不应该吃(不卫生),从而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也让他们明白了吃东西前要洗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