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一时得势的成语
【品读古贤】毛伯成与他的气节
毛伯成是一位颇具才气的名士,常常言道:“我宁愿成为香兰之被摧、宝玉之被打折,也决不成为蒿草中茂盛的萧艾。” 这句话彰显了他的高洁气节与傲骨。
【注释详解】
毛伯成,原名毛玄,字伯成,来自晋代的颍川(现今河南许昌),曾在中担任过征西行军参军之职。其“兰摧玉折”一词,以兰花与美玉作为自我比喻,寓示着他有如这些珍贵的草木一般宁为高洁而不惜付出代价,宁可受到也要保持本心。而“萧敷艾荣”则用来形容那些品行低下、才能平庸之人一时的得势,如蒿草般茁壮而开花的萧艾,用以反衬出毛伯成的不屑为之的态度。
【翻译阐述】
据记载,毛玄的确有他的独特才情和自我期待。他自信地说:“我宁做世间困难和压力下坚韧不拔的香兰和美玉,也不愿成为那些平凡而得势的萧艾和蒿草。”这表明了他对人生的态度与追求。
【历史感悟】
关于毛伯成的史料记载并不多,但仅从这些有限的资料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不凡。钟嵘在《诗品·卷下》中评价他的作品时说:“毛伯成的文章并非全然出色,但其中流露出的情感多以惆怅为主。”这或许说明他在生活中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的作品却以其独特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另一位姓毛的英杰让人铭记——毛遂。他曾经在平原君赵胜的门下做食客,虽然平日里从不轻易显露才华,但在赵国遭遇秦国围困之时,他主动自荐并成功地说服楚王共同救赵。平原君赞誉他“毛先生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为后世留下了“毛遂自荐”的佳话。与毛伯成一样,毛遂也自视甚高,但毛遂有幸能证明自己,而毛伯成则只能通过成语流传后世。
两位毛姓名士虽遭遇不同,但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才情与气节。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遭遇何种困境与挑战,都应保持高洁的志向与不屈的精神。这便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宝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