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的营销模式
海底捞近期发布了业绩预警,300家门店的关闭给其带来了年度亏损的压力。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虽然2021年收入预期超过400,但预期净亏损将达到约38亿至45。海底捞的股价和市值也受到了影响,相比于一年前的最高市值,蒸发了七成之多。
根据公告,海底捞的亏损主要是由于其上半年实现盈利后,下半年业绩下滑导致的。公司表示,门店的关闭和餐厅经营业绩下滑、反复的冲击等原因导致了亏损。火锅江湖在这半年里却是风起云涌。
巴奴、周师兄、珮姐等川式火锅品牌以及粤式火锅品牌捞王和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等都成功获得了大额融资,加速向全国市场扩张。其中,巴奴主打“经典毛肚”这一特色产品,周师兄则凭借特色爆品大刀腰片成为重庆直营门店最多的火锅品牌。这些新品牌正在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特色产品优势来抢占市场份额。
与此火锅行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虽然海底捞正在寻求调整资产配置以挽救整体盈利能力,但其面临着来自新品牌的竞争压力。新品牌更擅长用新型营销方式迎合年轻人,加上资本对二线品牌的助推,火锅行业正在形成“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海底捞的供应链优势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海底捞背靠颐海国际,拥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这为其在竞争中提供了有力支持。川式火锅的成瘾性、差异化的定位以及特色产品的品类优势也为新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
未来,谁能与海底捞这样的巨头竞争?从获得融资和寻求上市的品牌来看,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品牌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品牌正在通过特色产品和差异化定位来抢占市场份额,例如巴奴的毛肚、周师兄的大刀腰片等。粤式火锅和海鲜火锅等也在通过上市等方式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