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分不清前后看左右侧标签
若懂测量,自然无忧;若不懂,也可借助一件合身的毛衣进行测量。
上图所标的A、B、C、D、E、F、G、H、I即为测量基本部位。
A代表毛衣底摆宽度,B为毛衣宽度(胸围/2),C为肩宽,D为腋下长度,E为袖窿深,F为袖肥/2,G为袖口宽/2,H为袖山高度,I为袖下长。
通常情况下,A和B的尺寸相当,但也可以根据毛衣款式进行调整。D与E之和即毛衣长度,H与I之和构成袖长。
将这些尺寸放入纸样中,如下图示:
三个袖的袖长是相同的。当袖山增高时,袖下会变短,因为袖长=袖山+袖下。
那么如何确定袖山的高度呢?这个问题将在后续的部分进行详细解答。
掌握了以上基本数据,就可以开始了。
在毛衣制作中,有一些专业术语需要我们了解:前立是对胸凡毛衣前幅的“边缘”,又称筒贴;袖圈又称夹弯贴;领子的“围边”又称领贴。
编织的顺序一般是:先织后幅,再织前幅(如有袋子需先编织),然后将前幅后幅的衫身连缀(缝在一起)及前幅后的幅肩膊连缀。最后进行藏线头、钉钮扣。
关于编织松紧的测试及计算针数,有了各部分的尺寸,就可以根据毛线标签的标准去算针数。以某毛线标签为例,用4号织针,10厘米x10厘米,即4寸x4寸,是20针x24行。那么,如果毛衣后幅阔22寸,那么就需要110针;如果袖长25寸,需要编织约15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