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上班的真实感受
深夜的静谧之中,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纷乱。仿佛一直珍视的某些事物,在暗夜中逐渐变得模糊,仿佛在指尖轻轻触碰后就会消失。这样的夜晚,注定难以入眠,索性放弃睡眠。起身前往阳台,点燃一支烟,思绪不禁飘回初入海尔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一丝疑惑:是否岁月已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
那是1996年深冬,年仅18岁的我,伴随着几十名同窗,从济南出发,历经近十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那时还称作小白干路的海尔冰箱厂。一下大巴车,迎面而来的便是彻骨的寒意,尤其是门前那两个只穿着小短裤、悠闲地吃着冰激凌的小孩塑像,更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或许是第一次离家背井离乡的缘故吧。
随后,公司为我们这些新人安排了细致的接待。餐券和小汤匙的发放,让我们直接前往餐厅。那时的海尔餐厅,饭菜的美味至今难以忘怀,绝非“饿时万物皆美”的错觉。那把小汤匙的质量也令人称赞,随后的日子里,它伴随了我六七年,丢失时心中还难过了好一阵子。
用餐后,我们被安住宿舍。那宿舍空间宽敞,仿佛是曾经的库房改造而成,人潮涌动。公司的细致关怀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上:的被子、床单、褥子、床垫一应俱全,洗漱用品、香皂、肥皂等也准备妥当。仿佛一股暖流从心间流淌至全身,宿舍四周更是环绕着暖气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拉开了序幕。安全培训、冰箱制造流程、冰箱制冷原理等等课程繁多且紧张。我们比在学校时还要努力,听课、记笔记、背诵,因为所学的内容次日要接受考试,不过关则无法入职。那个年代的海尔冰箱厂,是令人向往的工作场所,进厂前所交的3500元培训费(当时是一项收费项目,满五年后退还),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相当于我父亲七个月的工资。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培训结束后赵善呷老师的总结。他告诉我们:“来到海尔冰箱,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更应以振兴企业为己任。”那时的海尔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那些话语令我们这些年轻的心灵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即将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