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自我评价30字


曾经有一位皇帝进行过一项独特的实验,他命令保姆和护士照顾婴孩,但不许与他们交流。他想探究在没有人与婴儿沟通的情况下,他们会首先尝试说出哪种语言。因为缺乏沟通,所有的婴儿最终都无法存活。这位德国皇帝很早就意识到: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无法脱离沟通而生存。

我们每个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进行沟通。但你真的了解沟通的真谛吗?你会沟通吗?沟通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读完《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插图修订第15版)》后,我深感沟通并不仅仅是能说会道。它涉及到对自我的认知、对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倾听、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回应等多个方面。这本书畅销40年,已被修订到第15版,被多个作为沟通学的教材,可谓沟通学的圣经。

让我深受启发的部分是第一部分“看入人里”。以前我从未意识到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对自我的认知。我们常常在沟通中过于关注他人,却忘记了了解自己是沟通的关键。不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想要说服或沟通他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自我概念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各种特征和信念。自尊则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高自尊者在沟通时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正面期待,而低自尊者则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从而以敌视、防卫的态度进行沟通。

我曾在与丈夫的沟通中陷入困境。每次想要表达不满时,总会不自觉地先以自己的缺点作为铺垫,心想自己也有诸多不足,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呢?但不满并未因此消失,反而累积得越来越多。现在我才明白,这是低自尊造成的。对自己评价不高,也预想别人会对我有,这种自我导致沟通失败。

除了自我认知,自我袒露也是沟通中的重要环节。适度地袒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亲密度。但袒露不足或过度都会损害关系。例如,一些人在沟通中总是毫无保留,而另一些人则从不表达自己的看法,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建立亲密关系。

《沟通的艺术》告诉我们,自我袒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重要的人,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进行更多的自我袒露以建立更亲密的关系;袒露的量与方式也要合适,过于频繁、消极、不分场合的自我袒露都不利于关系的建立。自我袒露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工作场合,需要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