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的区别
工程中通常会设置两种类型的后浇带:收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它们的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沉降产生的裂缝问题。
对于收缩后浇带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大体积混凝土和超长结构的收缩变形。这种后浇带的作用在于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但需要明确的是,它并不能减小温度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是在浇筑初期的固化过程中,因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产生的应力;而温度应力则是在混凝土硬化终凝后,在高温、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应力。我们必须明确区分这两种应力。为了确保两部分混凝土能够自由收缩,收缩后浇带处的钢筋通常采用断开搭接的方式。
混凝土的收缩过程通常需要45天完成60%的收缩,因此伸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一般在此之后,即45天或60天后进行。在这一期间,如果出现裂缝,很有可能是收缩裂缝。至于温度裂缝,则是后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接下来是沉降后浇带,它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和裙房、主楼结构和纯地库等因沉降差引起的构件开裂而设置。与收缩后浇带不同,沉降后浇带在封闭时间方面需要等待主体封顶、荷载上齐,并且沉降差异观测稳定后才能进行浇注。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地库项目现场验收时,发现地库顶板后浇带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浇带处的临时支撑设置也存在错误和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而且一旦出现,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夏天时,有些后浇带处的钢筋会出现现象。虽然有些技术人员会怀疑是由于地库周边墙受到土的压力导致的变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真正的原因在于天气变热导致的温度应力传到后浇带处释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后浇带处的钢筋宜采用断开后搭接连接,并且后浇带的封闭工作应在温度低的季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