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餐饮品牌排行榜
在今年的四月,北京餐饮界出现了一次重大调整。知名西餐品牌TIAGO及其附属的泰餐品牌摩登泰纷纷关闭了他们在颐堤港、王府中环等高端商圈的门店。与此Opera BOMBANA意大利餐厅也在侨福芳草地等地的繁华商圈中黯然退场。而在八月底,北京鼎泰丰更是宣布将在不久后的十月末,陆续关闭位于各大商场的门店。
就在这些传统高端餐饮品牌逐渐撤离的一批注重性价比的餐饮品牌却正在崭露头角。费大厨在广州K11和北京APM等地开设了新店,兰湘子也选择了大同百盛购物中心等热门商圈进行布局。米村拌饭等品牌也纷纷进驻东方新天地等知名商场,甚至在新加坡的首店也选在了大型商场内。这些变化被业内人士视为高端商圈餐饮生态的重大变革。
多个平价餐饮品牌进入顶级商圈
最近,费大厨辣椒炒肉在广州的核心商圈K11开设了新店。这里,费大厨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人均消费低于百元的餐饮品牌之一。其负责人透露,新店开业时吸引了大量顾客排队等候,全天取号人数超过。不仅如此,费大厨已经在全国多个高端商业综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包括上海新天地等多个地方。
兰湘子等湘菜品牌同样选择了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阵地。兰湘子的创始人表示,他们的主要客群是上班白领,因此他们选择在核心商圈和写字楼周边布局门店。
不仅如此,米村拌饭、老乡鸡以及和府捞面等品牌也纷纷在高档商圈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品牌的客单价普遍较低,成为了这些商圈内除了咖啡茶饮之外人均消费最低的餐饮品牌之一。
消费者对餐饮的“务实”态度带来哪些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是“高端商圈搭配高端餐饮”,但现在随着消费者对餐饮的“务实”态度,商圈餐饮正在经历一次“换血”。大型连锁餐饮、流量网红以及具有品牌潜力的新品牌正在逐渐成为这些高档商场的主导。
《2023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也指出,商场内餐饮业态的占比逐年提高,并且餐饮首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零售首店。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反映出,未来商圈和商场的竞争将更加集中在餐饮业态上。
这些变化不仅是对传统高端餐饮品牌的挑战,更是对所有餐饮行业的一次巨大变革。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新京报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