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诉求建议100条


近期,位于港城产业园区的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公布了其2024年第四季度技术及管理类合理化建议的评审结果,共119项建议获得了不同额度的奖励。

员工们提出的建议涵盖了切管机至检验台的自动改造、顶杆车车轮的寿命提升以及三号线上料链条的涨紧等多个方面。达力普公司行政负责人刘海艳表示:“我们重视每一个对生产发展有助的建议,无论大小,都会积极采纳。”自2021年以来,员工们通过线上创新孵化平台及技术与运营部门的线下管理渠道,已经提出了超过2600项创新建议,涵盖了技术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已有880多名员工获得了创新成果奖励,公司累计发放奖金达110余万元。

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自19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家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石油专用造企业。公司坚持两个重要理念:“员工即亲人,班组长即兄弟”以及“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这些理念激发了众多员工探索创新的热情。

以马松为例,这位27岁的年轻人在2019年加入公司后,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公司知名的创新人才。他主导的创新孵化网上平台、松博系统以及废钢自动计量系统等已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应用。

在达力普,像马松这样的创新人才还有很多。如专用管分厂的年轻技术员潘长博,他针对质检工作开发的数据平台,实现了检验情况的线上提交,每年可节省近13万张纸张。

每年的3月9日,达力普都会举行创新表彰。制管分厂副厂长后春林因发明了一种无缝钢管轧制方法而荣获“个人创新特别贡献奖”,并一次性获得了20万元的奖励。该方法能够多倍尺轧制钢管,显著提高了钢管的出品率。

刘海艳表示:“让员工感受到尊重与认同,是激发他们敢于发声、勇于实践的关键。”公司不仅定期召开“吐槽”,还上线了面向全体员工的创新孵化平台。员工们可以在此平台上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只要建议合理,公司就会与相关部门沟通并落实整改。

去年8月的一次新员工“吐槽”上,雷俊杰提出希望宿舍楼能配备共享洗衣机。令人欣喜的是,仅仅一个月后,每个宿舍楼层的共享洗衣机就已全部安装完毕。

公司还为员工的个人成长搭建了度平台。通过开展技能比武、报销教育费用等方式,持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待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

近年来,达力普公司的员工已经获得了37项发明专利。超过95%的创新成果已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