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试算平衡表的注意事项


审计TB表,即试算平衡表,是会计工作中进行总分类账户记录试算平衡的重要工具。其背后的会计恒等式原理是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尽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丸子所提及的公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审计人员发现TB表难以平衡。特别是在账表调整方面,常常遇到挑战。经历过审计工作的同志们都知道,即使被审计单位认可了审计项目组所做的审计调整,他们也不一定会将调整分录纳入他们的账目中,这就是所谓的“调表不调账”现象。

在往年的审计结束后,被审计单位可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处理审计调整:

将全部审计调整入账。

仅将部分审计调整入账。

完全不将审计调整入账。

对于前两种情况,又分为反结账后入当年账套或不反结账而入次年账套两种情形。这许许多多的组合情形,正是实务问题比书本理论复杂的地方。但只要我们抓住原理的主干,多点耐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原理,我们通过视频形式,邀请了普华永道资深审计人吕老师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他将以两期的业务事项为例,帮助大家梳理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审计调整的技巧。

在实际填制试算平衡表时,需遵循以下步骤:

获取被审计单位的未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填入TB表中。

观察TB表内是否勾稽平衡。

若不平衡,需查找不平衡的原因,常见原因包括盈余公积的计提、股利的分配、差错调整以及可能因疲劳而导致的贴错数等。

随着审计的进行,出现审计调整时需及时更新TB表。

在出报告前,与被审计单位沟通TB表中的信息。

确定TB表后,根据审定后的信息对报表进行定数,并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人员填制底稿时,底稿也需与TB表进行核对,以防质控审核现疏漏。主要核对以下几项内容:

底稿未审数与TB未审数是否一致。

某科目底稿调整汇总数与TB对应科目汇总后的调整数是否相符。

某科目底稿的审定数与TB对应的审定数是否一致。

关于试算平衡与审计调整的知识点,四大前辈吕老师在他的审计上岗必备教程中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该教程不仅包含了试算平衡与审计调整的内容,还扩展到底稿操作、账务处理原理等方面。系列内容目前正在更新底稿教程,分为实务理论篇与底稿操作篇。

这一系列教程不仅大家如何执行底稿和进行审计程序,更深入地讲解了账务处理的原理与实质。通过可视化方式,如上市公司年报示例、单据资料等,带领大家走进审计实务的世界。该课程对CPA备考也具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