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宝铺货可靠吗


工信部颁证,虚拟运营商再启新篇章

5月,工信部正式发布了第二批民间“虚拟运营商”的运营牌照,包括苏宁、国美等在内的企业都获得了这一资质。至此,已有近二十家企业跻身运营商市场。

过去的一年里,首批虚拟运营商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市场上未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服务方案。但无论如何,他们依然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传统运营商业务的转售并非易事,需要具备独特的业务能力和市场敏锐度。

“虚拟运营商”如今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那么,究竟这些虚拟运营商是否还有机会?什么样的企业才可能在这夹缝中求得生存?

对于饱和的运营商市场,是否还能接纳新的进入者?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拥有了牌照,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牌照中的“虚拟”二字,清晰地界定了其业务范围和含金量。

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中,运营商市场已经形成了三家主导的全业务运营商的格局。这三家巨头掌握着全国的网和接入网资源,提供数据和话音服务。从固话到移动用户,市场的总量已接近饱和。即使没有新人的进入,原有的市场竞争也已白热化。

对于个人用户市场,三大运营商依靠品牌和垄断的优势牢牢把控。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市场,虚拟运营商有着一定的机会。这部分市场虽然不是三大运营商的首选切入点,但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虚拟运营商应清楚自己的定位和资源优势,围绕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小、快、灵”的特点为目标客户深度定制业务。而不是沦为简单的销售渠道,卖充值卡不需要虚拟运营商牌照的。

在寻找切入点时,虚拟运营商应避免直接跻身个人用户市场,而应考虑垂直的B(中小企业)市场。这个市场的通讯ARPU(客户月均消费)值虽然不高,但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会。只有解决了业务支撑、流程递转、各部门的衔接等问题,才能在这个市场中取得成功。

虚拟运营商应着眼于技术发展,特别是云服务、移动互联网和软交换等技术。这些技术将帮助虚拟运营商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特别是4G技术的普及,为无线宽带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虚拟运营商应抓住这一机会,推出适合行业内的ICT服务。

在虚拟运营商的中,有着明显行业资源和没有明显行业资源的两类企业各有优劣。有着行业资源的企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市场需求;而没有行业资源的企业则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业务方向和合作伙伴。

虚拟运营商的市场并非一片红海,而是充满了蓝海市场的机会。只要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就有可能在这片市场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