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直供模式的特点
图解:淘特通过独特的直供模式构建了其竞争优势。
近日,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发布了一份名为《淘特工厂直供模式调研报告》的报告。
这份报告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副研究员谢绚丽教授及其团队完成,中心黄益平教授亦参与了部分调研与讨论。报告团队深入调研了淘特的工厂和产地仓,以理解其直供模式。
调研报告指出,淘特的直供模式为工厂销售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这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优质商品,为淘特塑造了鲜明的竞争力。
据阿里巴巴最新的财务数据显示,自上线以来的18个月内,淘特的活跃访问量(AAC)已超过2.4亿,并且连续三个季度新增用户数超过了4000万。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淘特的出现有效地满足了下沉市场的需求。
下沉市场具有较高的可支配收入比例和明显的消费升级意愿。传统线下零售在县域地区的发展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县域消费者的需求。与此下沉市场的商品供应并不充分,市场上缺乏符合下沉市场对性价比产品需求的商品。
淘特依托于阿里巴巴的1688工厂资源,利用其供应链优势,减少了中间成本,通过工厂直供的模式将供需双方紧密连接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产品。
报告强调,直供模式使工厂能够发挥其供应优势,制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实现好货低价的目标。从普及到乡村的厨房湿巾、电动牙刷到大容量充电宝、儿童电话手表等商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淘特不仅为工厂提供了线上销售平台,还提供了运营、发货等辅助服务。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工厂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的难题,还在营销和服务以及物流环节通过集约化提高了效率。
图解:淘特的直供模式缩短了商品流通链路,将更多利润留在了上游,使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优质商品。
在农产品领域,自2021年3月起,淘特将打造全品类源头直供体系作为其战略升级的方向。淘特生鲜直营店仅包含“农户-直营店-消费者”三个环节的供应链,大大缩短了传统农业的供应链条,减少了损耗和成本,同时也将更多利润留给了上游供货方。
报告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淘特通过产地仓的分选和分级为上游输出供应链标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所需农产品,切实助农增收。
根据淘特发布的“助农半年报”,淘特上线的农副产品数量同比2月份翻了两倍,销售规模也翻了五倍。这带动了全国近500个县区、11万农业合作社将农产品销售至县域市场,成为推动大山深处农产品触网和农业产业升级的新通道之一。
报告认为,淘特的直供模式不仅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环节的指导,还可以增强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这有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资源配置难题。
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对淘特利用大科技平台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连”表示肯定。同时提供中介服务有利于提升供给的针对性、改善服务的时效性并降低消费的成本。
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未纳入“直连”的生产者的影响、如何在保持价格实惠的同时持续保障产品质量以及“效率收益”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此外, 淘特的这种新型电商模式也为其他电商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