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的五大特点是什么
在我们伟大的国度,化工产业一直是经济的重要支柱。虽然其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总产值稳居世界首位,但不少人对化工行业的认知仍停留在污染、与危险的层面,以致谈及化工便心生畏惧。
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先生,在《经济大讲堂》的演讲中,详细阐述了生物技术所经历的三次重大。
首次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作“红色生物技术”;
第二次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农业生物技术”为名;
而第三次,也就是我们所指的“工业生物技术”,以“白色生物技术”之名引领新的技术革新。谭天伟指出,此次技术不仅将为我们的环境带来改善,也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究竟何为工业生物技术呢?
谭天伟解释道,工业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结合生物手段与化学工程技术进行产品加工或提供相关服务。这其中,生物质是关键因素。过去的化学工业大多依赖于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而生物技术的崛起,意味着我们开始探索使用可再生资源,如自然生产的生物质。
那么,何为生物质呢?
生物质是通过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它们在自然界中自然生长、不断再生,如每年绿意盎然的麦田、茁壮成长的树木等。这种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再生的资源被视为可再生资源。
谭天伟进一步讲述了生物技术的三次历程。
首次生物技术带来的是医领域的突破。尽管等产品的生产并未使产业发生巨大变革,但为健康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第二次则以农业生物技术为标志,通过技术改变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能力。
而到了第三次“白色生物技术”,谭天伟提到,该名称的由来与纯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等美好意象相关联。这意味着工业生物技术的进步将为我们带来更为宜居的环境和更为丰富的生活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化工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在原料选择上有着显著差异。
传统的化学工业主要依赖石油基、煤基或矿石基等不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而工业生物技术则主要利用生物基原料。例如,衣服的材质若是棉布、纯棉制品,那它就是由生物质制成。
在合成条件上,二者也有所不同。传统的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生物反应则更为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如酶和微生物参与的反应。这种反应方式更为安全、环保。
嘉宾简介:谭天伟院士不仅是北京化工大学的领导者,也是工业生物技术的先驱者。他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类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他的工作不仅解决了下游应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还推动了我国生物制造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