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


探索兴全的林国怀策略

在投资的旅途中,每位投资者都曾考虑过如何选择一只优质的。对于初涉投资领域的投资者而言,他们往往倾向于通过查看的历史收益排名来做出决策,特别是那些短期内高居榜首的显得尤为吸引人。投资之路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我们需明白,单纯依赖历史收益进行选择背后隐一个假设,即过去的辉煌表现能够预示未来的持续成功。但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呢?让我们通过数据来一探究竟。

我们采取了一种投资策略分析方法。此策略着重于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具体操作为每年年初挑选出过去一年、三年及五年中收益率排名前10%的进行投资,并持续观察一年的收益情况。经过对从2007年至2018年共十二年的数据测算,我们发现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仅依赖历史收益并不能显著超越主动偏股型的整体平均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三年及五年内,按照此策略投资的超额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71%、0.75%和0.87%。令人遗憾的是,各策略在部分年度中并未跑赢主动偏股型的整体平均收益。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现象,我们缩小了选择范围,将目光聚焦于过去一年中收益排名前20的。即便如此,测算结果依然没有明显改变:即使选择了排名更靠前的,它们的表现也并不一定能超越整体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单纯地根据历史收益来评判一只的好坏并不科学。为了更全面地分析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新的衡量标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性。

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更全面地考虑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其中,夏普比率、特雷诺指数、詹森指数等是衡量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常用指标。在实务中,夏普比率因其广泛的应用性而备受关注。

夏普比率是超额收益与波动率的比值。超额收益指的是收益减去无风险利率的部分;而波动率则反映了的风险水平。通过这一指标,我们可以评估在承担一定风险时所获得的收益补偿。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再次进行数据测算:在每年年初挑选出过去一年、三年及五年中夏普比率排名前10%的进行投资。结果表明,不论短期还是长期,这种基于风险调整后收益的策略显著超越了主动偏股型的整体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选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若我们能在选择时从单纯依赖历史收益转变为更注重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这无疑代表着我们在科学选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选择一只优秀的并非易事。除了考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外,我们还应关注经理的投资风格、选股能力及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需谨慎权衡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