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主要讲述了什么
永新
提及日常生活中的一颗小果实,大家或许不会陌生。它平凡无奇,随处可见,那就是我们常说的花生。在不少地方,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如长果。剥去外壳,我们可以称之为花生米、花生豆或长果仁。还有一个不太常见的名字——落参,读音为luoshen,其中“落”为四声,“参”为一声。
原本我想以“落参”为题,但考虑到大家看到这两个字可能会感到困惑,我们还是沿用“落花生”这个名字。用生僻字来吸引眼球或者故意使用多音字来让人困惑,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还是选择了通俗易懂的名称,以避免大家的困惑。至于这个决定是对是错,我的用意是如实告诉大家,在俺老家,落花生真的被称为“落参”。能够把一般的“菜、果、仁、子”等称作“参”,把落花生的地位提升到“参”的高度的地方,可能也只有俺老家了。这个地方就是鲁西南地区,具体来说是山东省东明县三春集镇三春村。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信口胡说,我查阅了各种工具书,包括辞海、词源、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但都没有找到“落参”这个词。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名字却是真实存在的。这让我有了填补这个空白的想法。这也是我写这篇小文的主要目的。如果大家因此也记住了地球上还有一个叫三春村的地方,那就更好了,也算是顺便宣传了我的家乡,一个适合长期种植落参的地方。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知道落参这种东西。我曾跟随父母种植和收获它,但却很长时间不知道落参其实就是落花生。我生长在农村,十八岁之前没有离开过县城。因为专注于“上学”,而没有深入阅读课外书籍,所以也没有专门去查校书中的“落花生”是否就是老家的“落参”。
最早接触到落花生的名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那篇许地山的《落花生》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文章从种花生写到收花生吃花生,一家人讨论花生,通过概述花生的好处来讲述一个基本的做人道理。虽然这篇文章一直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但我们的语文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落花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落参”。这让我四十多年来一直有个疑问:落花生到底是什么呢?
最近读了老舍的《落花生》,再次勾起了我对这种普通果实的兴趣。老舍与许地山不同,他完全是从怡情的角度来写花生,语言生动有趣。他形容花生的外形和口感,让我对这种普通的果实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欣赏。同时我也学到了一个新词——“布尔乔亚”,原来就是英译的资产的意思。吃个花生也能和资产联系起来,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之高!
关于这篇小文原本可以就此结束,但因为之前提到了落花生的多个名称,所以这里还想再补充一下另外两个俗称:陪到底和经叨。这两个名字主要是在以花生作为下酒菜时使用的俗称。无论是油炸花生米还是水煮五香花生豆都可以用这两个名字来形容。顾名思义,“陪到底”这个名字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经叨”这个称呼则是河南人的专利了。这样的称呼体现了这种菜从始至终都能在席间出现陪伴到最后的特点,“经叨”则是因为这道菜经得起吃一直叨叨不完而得名的。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炎热的夏季夕阳西下时在夜市小吃摊前两位光膀子的爷们儿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聊天吃着盘中的花生米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在这个时候不禁让人感慨一句:生活中的点滴都是如此有趣又富有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