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得无厌的人的心理状态


视频加载中...

0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虽然是个别情况,但值得我们深思。

在杭州,曾有一位馒头店的店主,她发现许多环卫工人和流浪汉在寒冷的天气中吃不上热乎乎的饭菜。于是她决定开展一项公益活动,免费提供爱心馒头给他们。但这种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有人退还了原本领到的馒头并要求退钱。

"对不起,我们这里只能提供馒头作为帮助。"店主无奈地回应。

"你怎么这么固执呢?我不要馒头,你省点力气直接退钱给我吧!你每天给我们吃这种东西,简直太缺德了!"有人责难道。

随之而来的是对店主动机的质疑。

"肯定是有所图谋!这种好事怎么会发生在她身上?"有人猜测。

更令人痛心的是,当店主停止免费送馒头后,一些所谓的"底层民众"却大闹馒头店,甚至有污蔑和谩骂等过激行为...

插入高清图片

看着馒头店店主伤心的面孔,我们深感痛心。店主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追求回报,但她所帮助的人中并非都是坏人。为什么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位在寒冬中为他们送去热馒头的善良女人值得他们去感激呢?

02

曾经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其中一户相对富裕。某年遭遇天灾,田地颗粒无收。另一户贫穷的人家陷入了绝境。

富有的邻居慷慨地送去了一升米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贫穷的人家感激不尽,度过难关后特地前来感谢富人。在交谈中,他们又谈到了明年的种子问题。富有的邻居大方地说:

"我这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再给你一斗吧。"

贫穷的人家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

然而回到家后,家人却认为一斗米根本不够明年地里的种子,他们责怪富人送得太少,应该多送一些粮食。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中,他感到非常生气。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帮助他们了,但他们却不知感激还反咬一口。

结果,原本关系不错的两家人因此结下了仇怨,老死不相往来。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升米恩、斗米仇"的现象。

当人们处在极度困难时,一点点帮助都能让他们心存感激。但是当给予过多后,他们会变得理所当然。

一碗米不够用,两碗、三碗仍然觉得你给的只是沧海一粟。

欲望就像海水一样,喝得越多越觉得口渴。

有时候疼痛可以忍受,但内心的不满却会让人越来越烦躁。

03

在古代的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曾对她的女儿说:"到了婆家后,你千万不要做好事。"

女儿不解地问:"妈妈不让我做好事那我是不是可以做坏事?"赵姬严肃地回答:"连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呢。"

她的话其实包更深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能做好事而是怕人们习惯了你的好意甚至认为你本该如此付出。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你第一次帮助别人时他会对你心存感激;但当你多次帮助他时他的感恩心理就会逐渐淡化。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甚至会发展到他认为你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当有一天你不再帮助他时他甚至会对你心生怨恨这就是所谓的恩中招怨。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当发现自己倾心相助的朋友离我们而去时或许我们会感到困惑和不解:虽然自己不图回报但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道理呢?

而我们是否也因为接受了别人的"一斗米"而忘记了别人的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