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人最精辟的十句话


▲ 河北邢台画梁建平的国画作品《乡间小戏》

▼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收听。

《乡音情长》

王随存 演唱

(录音:薛九英 吕永强)

云照南山一朵悠,

雾漫秦川思悠悠。

思绪万千难言尽,

长思难忘情难收。

宝童美英悲歌尽,

我刘权曾把财轻视。

今日大祸从何起?

气愤难平无处说。

——诉说清涧道情的魅力

在清涧河流域,有一份独特的艺术遗产——清涧道情。我珍藏了两张关于清涧道情的,每当我观看演出,都会被其中舒坦、飘逸的乐曲所吸引。

清涧道情,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贞观年间,那时清涧河流域成为了文化的中心。受到文化的影响,人们开始创作出独特的道情音乐。而随着周边戏剧样式的不断发展,有人开始尝试将音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相结合,用清涧方言来演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清涧道情。

正月里,清涧河的人们就开始了道情的演出。他们搭起戏台,提着蝇刷子,踏着十字步,唱着虚词构成的调式,如泣如诉,忽悲忽喜,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这种清唱是道情演唱中情绪与神韵的展示,也是演员与观众共同参与的演出效果。

清涧道情不仅在演唱时有着极其舒坦和飘逸的唱腔,更融入了当地方言的特色。清涧人用自己独特的方言演唱从自己脚底出来的戏曲,使得道情更加具有地方色彩和生命力。而当清涧方言融合在道情的唱腔里时,更是妙趣横生,浑身上下无不舒畅。

说到清涧道情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王随存。王随存从小喜爱道情,15岁就参加了本村道情团演出。他的嗓音婉转悦耳,擅长扮演丑角,深受观众喜爱。他的表演和演唱,都充满了清涧人的生存智慧和英雄气,也展现了清涧道情的独特魅力。

在清涧河流域上下的千百村庄里,道情戏总是唱个不停。人们所要得到的,就是这种演出者和观看者难分难解的效果,就是这种妙不可言与合二为一的味道。正因为如此,清涧道情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舞台上争得了一席之地,一直传唱到了今天。

这就是清涧道情,一份来自黄土高原的独特艺术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表达。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份来自清涧河流域的独特艺术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