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我可以理解你


方慈的管理之路

方慈,一位95后的年轻女性,对于处理衣物上的血迹有着独特的技巧。无论是棉质、羊绒还是聚酯纤维面料,她都能熟练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清洗。尤其在生理期期间,她仿佛变成了一名冷静处理“血案现场”的“专业人士”。

最近频繁的痛经和大量失血情况,让她不得不前往医院就医。面色惨白、浑身乏力的她,在来到医院后被医生惊讶地问道:“你怎么不早点来看医生?”方慈无奈地表示,她曾误以为痛经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事情,而且听妈妈说生完孩子就会好。

痛经,真的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劫”吗?

实际上,痛经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西医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前者常见于青春期女性,而后者则可能与特定疾病相关,如子膜异位症、腺肌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

而中医对于痛经的解释则更为深奥。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即气血运行顺畅则不会疼痛,若气血受阻则会发生疼痛。中医还将痛经的原因分为“实”与“虚”两大类。实痛往往由瘀血、痰湿等“实物”堵塞经脉引起;而虚痛则与身体气血不足、经脉得不到足够濡养有关。

治疗痛经的方法也多种多样。西医建议短期、合理服用止痛是安全的,而中医则强调辨证施治,根据个质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无论是西医的物治疗还是中医的调理方法,目标都是帮助女性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医学治疗外,预防和减轻痛经也同样重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避免食用冷饮和阴寒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持好心情也至关重要,因为疼痛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社会对于痛经的认知仍然存在误区。很多人将痛经视为“娇气”的表现,甚至有些女性因为担心被误解而选择默默忍受。改变社会观念,打破“忍痛文化”,让女性敢于说出自己的疼痛并寻求帮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个人努力外,企业和社会也应该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将“健康关怀”纳入管理制度,为女性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关怀,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方慈的故事提醒我们,女性身体的问题不容忽视。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女性都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医学手段已能有效控制多数痛经时,我们更需要打破陈旧观念,让女性敢于面对自己的疼痛并得到及时的治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方慈为化名)

来源:青年报

作者:文心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