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的解读与独特之处
实践活动并非单纯的课外消遣,亦非简单的学科知识应用,更非局限于某一兴趣小组的专属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差异辨析
课外活动可被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历史起点。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外活动的深化与发展,两者虽关系密切,但本质迥异。
1. 课程地位的差异: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具有独立的地位。
2. 育人功能的差异:课外活动虽也具有教育功能,但其过程往往不具有研究性。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正式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发挥着全面的育人作用,其效果更为显著。
3. 具体要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有明确的目的、计划,内容、时间、程度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安排,有效避免了课外活动的随意性,并特别设置了评价环节。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活动的异同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活动(课)存在诸多共性,如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趣味性。但两者也有明显区别。学科活动(课)虽然以活动形式呈现,但其核心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服务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补充。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一种新型的独立课程类型,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限制,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开放和自主性,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
例如,在“家乡某地参观学习活动”中,不同学科的活动目的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1. 语文课侧重于感受家乡变化并用文字描述(或记录)繁忙的景象,积累写作素材。
2. 数学课则侧重于统计一定时间内过往车辆的数量,进行初步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3. 美术课则着重于用艺术手法表现家乡的变迁,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感。
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整合了这些学科知识,融入研究习,要求学生不仅用数学统计知识整理数据、用语言描述场景,还要思考背后的原因、家乡的变化,并以主人翁的态度思考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兴趣小组的独特之处
兴趣小组活动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开展的,虽也涉及多学科知识,但更强调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一种正式的、独立的课程类型,它突破了学科逻辑体系,将学生的内在需求、兴趣和动机置于核心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和发现。
教育工作者们,若您需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请关注微信号“教育新视野”(yjqy_vision),回复“进修资料”,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料与最育动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集多学科知识、注重实践与探索的独立课程类型,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们应充分理解其与课外活动、学科活动和兴趣小组的区别与联系,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