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我放弃了全世界筱月半妆
最近,我们收到了读者筱玥的留言,她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筱玥从小成绩平平,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差。她总是会在一些事情上感到自卑。最近,她所在的部门进行了业绩排名,她排在第七名之后,自那以后,她感到自己整个人变得消极低沉。与业绩优秀的同事相比,她总会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在时也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提出自己的看法。筱玥深知这样不好,但很难从心底消除那种自怨自艾的感觉。
筱玥认为,她的自卑感与从小受到的父母比较式教育有关。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业绩,这种比较从未停止过。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件等待估值的商品,价值全在于他人的评判。而这种感觉,让她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值钱。
其实,筱玥的感觉并不算特殊,自卑感几乎是每个人的与生俱来。很难有人完全不自卑,被批判、的经历往往会放大这种自卑感。自卑本身并不算一件坏事。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所说:“每一个看似高人一等的表现背后,都藏着自卑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摆脱自卑带来的“自我妨碍”。
那么,如何从自卑的阴霾中走出来呢?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个情景:假如你参加了一场真人秀,节目组给你口袋里放了100元钱,然后把你放在一个陌生的镇子里,你的目标是用这100元钱活下去。在这个情境下,你可能会感到非常谨慎,每一步都要思索再三,生怕这唯一的“活命钱”丢失或者用在不合适的地方。这其实就像一个自卑者的表现:害怕别人的伤害、在人群中感觉自己价值感低、无法和别人敞开心扉等。
这并不是自卑者的错。因为这100元钱太宝贵了,宝贵到让人举步不前。我们可以将这看作是一种“个体价值”的体现。正是这种“个体价值”的不足,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资源,越会封闭自己以求保护;但越封闭自己,越没有资源。
要打破这个循环,我们需要一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啄壳方法”。让我们像啄木鸟一样,用坚实锋利的嘴,打破这个困扰我们的壳。在咨询经验中,我发现要完成“啄壳”,我们需要四个“工具”:对“出壳”的渴望、一段小“斜坡”、一个要验证的“”以及一点点“破壳而出”的勇气。
以我曾经指导过的小A为例。小A因为自卑导致的社交焦虑来找我咨询。我们使用“啄壳”工作法帮助他。首先我们让他探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他所面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小A告诉我们他一直有一个心愿是成为一名培训师能运作自己的工作坊我然后们构建了一个“斜坡”让他逐步实现目标然后制定了一个以他自己为中心的“”。这个一旦被验证将会给他强大的认知力量。最后我和小A一起探讨可能遇到的障碍并让他找到解决方案。一个礼拜后他告诉我成功的消息一个月后他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发现自己的忧虑问题都得到了缓解他笑着说原来自信可以带来这么多的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卑”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信号。它像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一样提醒我们需要去努力了。打破自卑的方法就是去行动去尝试去获得对于自己的正向反馈慢慢的让自己找到“价值”。就像山本耀司先生说的那样: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需要不断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所以不要再让自卑成为我们的限制而是让它指引我们找到自己的方向让我们用“啄壳方法”打破这个限制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吧!
图源:Pexels
作者:贾宁 编辑:清筠
首发:壹点灵心理(yidianlin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