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和红原哪个更好玩


这里的水,犹如一部生动的水利史书,记录着人类与水的和谐共舞。约两千三百年前,父子智慧地筑堰治水,孕育了繁荣的天府之国。而这里的山,则是青城天下的幽静之处,是汇聚千年古木的自然宝藏,亦流传着白娘子的传奇故事。川西的锁钥,蜀之的屏障,见证了各文化的交融与互通。巴蜀之地,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江达海,顺应自然,尊天。这里,便是四川的都江堰。

在地理的舞台上,都江堰市背靠雄伟的青藏高原,面朝广袤的成都平原。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恰处于地势的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上。这样的地势孕育了一条独特的“悬空河”——岷江。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蓄势奔涌而下,与沱江等河流共同冲积,形成了辽阔的成都平原。

今日的都江堰市南边,有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文明的遗址——芒城遗址。这里记录着距今约四千五百至四千三百年的历史,见证了古人与水抗争的生存历程。早在几千年前,古蜀人便开始修筑城墙,用以防洪。如今,城墙上仍留有经洪水冲积形成的沙石层。

公元前316年,先秦时期将其作为战略基地。治蜀后,巧妙地凿山建堰,使原本不流经成都的岷江部分改变了方向,实现了枯水不缺、洪水不淹的奇绝效果。选择治水的地点在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与成都扇状平原顶端的交界处,可谓是岷“咽喉”要地。

这座屹立在岷江上的水利工程,就是都江堰。而这座因水利工程而兴起的城市,在前蜀时期因灌溉功能被设为灌洲,后改称灌县。直到1988年,这里正式更名为都江堰市。

在山水之间,古城挤角而生。灌县古城的营建法则充分体现了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智慧。古城位于都江堰向成都平原引水的关键位置,与都江堰水利工程交相辉映。山是玉垒山,水是城南侧的岷江内江,堰则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城则顺应山水之势,呈扇形向平原扩展。

灌县古城的选址巧妙地据险而建,整体规模虽只有0.72平方公里,但背靠玉垒山,古城街巷、十王殿的飞檐、层层叠叠的竹笼编制等景观尽收眼底。灌县还专门设置了“水利府”来管理地方水利事务。

如今的都江堰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座集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游客们可以在此细品水流之韵,感受安澜索桥的磅礴水势。而在二王庙中,人们供奉着父子的塑像,祭祀的文化和治水的智慧在这里代代相传。

古时的通商之道使得灌县成为了人员迁移流动的枢纽。如今,每年有大量居民从阿坝、甘孜等地的川西高原来到都江堰定居或创业。青城山的文化也在川剧中得到展现,《白蛇传》中的故事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浪漫色彩。

青城山因其适宜的气候和茂盛的植物而得名。这里的建筑随着地形起伏变化而灵活布局,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都江堰地区还拥有众多古树名木,如银杏等珍稀树种在此繁衍生息。

秦国建堰以来,都江堰灌区泽被三郡,如今灌溉面积已达约1154.8万亩。“三遗之城”都江堰市见证了历史的悠长与日新月异的发展。从古代的水利工程到现代的都市风貌,都江堰展示了文化的传承与蝶变出彩的魅力。

让我们在1月9日锁定综合频道(-1)18:20档《文脉春秋》,一起走进四川都江堰,感受这座城市的文脉春秋和古今交融的魅力吧!

责任编辑:XXX(此处为示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