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读后感1000字


在新年的日子里,网络中忽然掀起了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讨论热潮。我在微头条上写了几篇观点,但内心深处仍然感到一种不满足。今天,我以抚顺市东西四路商业街的兴衰为案例,再次参与这场讨论。

这条商业街的繁荣,起始于新刚刚成立的时期。在那个时期,抚顺作为全国知名的“煤都”,它的许多建设是由推动完成的。抚顺的商业文化也得到了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东西四路步行街上(指的是从抚顺火车站向南的大街,东四路和西四路是横贯其间的两路,因此统称为东西四路)。从那时起,这里便成为了抚顺最为繁华热闹的商业区域。

在那些年代里,光明理发店、亚洲照相馆、康乐大酒楼等名店,都是由上海总店派遣技术建立的。这些店铺的技艺与品质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它们是抚顺人心中的金字招牌。新华书店、大明钟表眼镜店等也在各自的行业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宴宾楼饭店作为市内最大的饭店,其厨师与北京全聚德烤鸭店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御膳酒楼的冷饮产品,无论是麻酱雪糕还是冰淇淋,都是一流的品质。

在九十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中,这一切都如烟消散。

这无疑是对抚顺市文化的一种巨大损失,或许这种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这令人感到惋惜。生活总还是要继续前行。虽然“私有化”之后催生了新的品牌小吃“麻辣拌”,但在人们的心中,它与那些承载了百年传承的老店品牌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抚顺东西四路商业街的兴衰,实际上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公有”与“私有”两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的结果,成为了我们审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一面镜子。

在我准备写这篇文章时,我读到了吴的《通透》一文。虽然我对他在网络上的短暂争论有所关注,但今天我更想赞扬那些敢于接受市场挑战的企业和个人。对此我并不反对。然而在《大败局》一书中,我与吴的观点却存在较大差异。故而我希望通过分析抚顺一条具体的商业街的发展历程,与大家共同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不论是哪种所有制模式,都应当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每种模式的成败得失,都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与反思。因为无论何种变迁和转型,都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从中学习到经验与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