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手抄报内容的文字
在《海的世界,绘画的启蒙》这一主题中,同学们正通过手绘画报的形式深入了解海底世界。
绘画、插画以及众多童真盎然的画面——《毛毛虫去探索的海洋》是一本深受儿童喜爱的绘本。故事以“成长”为主题,描绘了毛毛虫在前往海洋路途中的所见所闻,最终蜕变成蝴蝶,实现了对大海的向往。这一作品由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创作,并已在级刊物《连环画报》上发表。
校长蔡晓芹表示:“我们希望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让知识相互渗透、汇流成海。学科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鲤城实验小学不断探索并实践着这一理念。
“在创作《毛毛虫去探索的海洋》的过程中,孩子们将语文和美术学科知识完美结合。”语文教师林静芳表示。学生们首先以文字形式编织一个动人的故事,然后以匹配的画作来点缀。其中,廖胤琦同学便是此绘本的作者,她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出色的写作才能而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廖胤琦积极参与了学校的第二届“卓吾杯”绘本亲子创作大赛。“在经过思考与商讨后,我确定了‘成长’为主题。”廖胤琦透露,在完成这一作品时她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其父廖星伴亦注意到,通过绘本创作,廖胤琦不仅在绘画与写作方面有所长进,心灵上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父亲廖星伴分享道:“我发现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也正是廖胤琦同学希望在作品中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在成长的道路上只要勇敢前行,最终将能如毛毛虫般破茧成蝶。
在这次绘本创作大赛中,学校共收到了150多件作品。林静芳老师表示:“我们选送了几件优秀作品至《连环画报》,除了《毛毛虫去探索的海洋》外,还有四本绘本也被选用。”这些成果正是语文与美术融合教育的生动体现。
学科融合教育模式的实践始于2012年。当时林静芳老师在外出培训时首次接触到了绘本创作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回到学校后,她开始在语文教学中推广绘本阅读,并与其他老师一起探索这一与美术结合的教育模式。
自2015年起,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开始共同研究如何让学生参与绘本创作。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美术教学则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绘画技能。“在这里,不同的学科有了新的碰撞与结合。”林静芳说。
副校长傅宝青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发现将音乐、美术等元素融入语文教学中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传统的分科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傅宝青说。现在的教学不仅鼓励各学科间的融合交流,更将这种模式融入每学期的教研工作中。
教育专家叶一舵教授对鲤城实验小学的学科融合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鲤城实验小学的学科融合教育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多元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相信能在未来的教育中继续闪耀其独特的魅力与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