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朋友圈要红包说说怎么发
大年三十的夜晚,星空下独守一盏灯火,我在家族群里收到一条消息:“儿子,过年给妈发个一万的红包吧。”老婆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那是我最特别的一个除夕夜。
我叫李家明,出生在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小县城。父亲在我十岁那年因病离世,留给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记忆。母亲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虽然没什么文化,却有一身倔强。
她靠着给人洗衣做饭、街头卖早点把我拉扯大,那双手早早地就布满了厚厚的茧子。我清楚记得那些早起摸黑的日子,母亲天不亮就得出门,煎饼摊上的油烟把她的脸熏得黑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母亲为了支持我,卖掉了我们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换了一间更小的屋子。送我去学校那天,她穿着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花棉袄,在车站抹着眼泪说:“读书重要,妈不能让你输在起跑线上。”
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找到一份普通的设计工作,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张晓月。我们的爱情很简单,周末一起在街心公园散步,偶尔奢侈一把去看场电影。
随着生活的发展,我和晓月的家当从一台二手冰箱、一张折叠餐桌和地摊上买的仿藤椅发展到了一屋子的家具和电器。虽然生活拮据,但我们很幸福。
大年三十的那个红包,却让我们的家庭经历了一次考验。母亲开始频繁地向我要钱,从几百块的生活费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借款”。每次我都尽力满足,但渐渐地,这成了我和晓月之间的一根刺。
直到有一天,晓月默默地从她的绣着牡丹花的布袋里拿出一个红色信封塞给我:“这是她两年来一点一点省下来的钱,本来是计划给家里添置一台洗衣机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她的支持和理解。
发完红包后,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年夜饭上,母亲笑得格外开心,给我们讲着老家最近的八卦。然而初一那天,我无意间刷到表弟发的朋友圈,感谢母亲的资助。照片的背景是县城新开的那家商场,听说那里的东西价格不菲。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晓月看到后沉默了许久,然后默默地走进了卧室。我知道她心疼我,也心疼我们的家。我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起来。
直到我买了母亲最爱吃的桂花糕,独自去了她家。推开门,看到她坐在窗边缝补衣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我们谈了很久,说起了很多往事。母亲告诉我,自从父亲去世后,她就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我身上。那些年,她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了她的坚强与脆弱。我鼻子一酸,抱住了母亲。在那个瞬间,我明白了她的所有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回家后,我和晓月长谈了一夜。我们决定,从下个月开始,每月固定给母亲两千元生活费,每两周带她出去吃一次饭,重要节日一定回家陪她过。我们立下了规矩,把亲情放在了第一位。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邀请母亲来家里包元宵。厨房里三个人有说有笑聊着家常在那些看似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如何经营一段深厚的家庭情感亲情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心紧紧相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如何波折亲情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
几年后的一天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那个装有父亲住院收据的木盒子里面还有我出生第一天的照片和父亲的黑白遗像看着这些旧物我忽然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家人。
如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星空下的除夕夜感谢那个红包让我懂得了亲情的珍贵和不易也让我成长为一个更懂得平衡和珍惜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