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技师技术总结1000字


科技快报记者 郝晓道

“刚加入工作时,我对使用超声波检查铁路配件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曾以为这工作轻松且充满乐趣。”郝吉在接受采访时分享道,但真正“上手”后发现,工作的确不轻松。每天都会感到腰酸背痛,并且总是忧心忡忡,害怕错过任何细微的痕迹,就连在睡梦中都会担忧是否会有脱轨发生。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态越来越谨慎。

郝吉出生于1981年,2000年从锦州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后,便加入了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锦州车辆段(以下简称“锦州段”)工作。

在这13年的时光里,他从一名普通的探伤工人逐渐成长为探伤工长,并多次荣获了“沈局工匠”、企业首席技师、全国铁路新长征突击手和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而在最近的6月7日,他更是被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命名为“全国铁路首席技师”的荣誉称谓。

在工友们的眼中,郝吉已经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每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寻求他的帮助。对于每一次复杂的探伤任务,他总是慎重又慎重地进行分析研判。

就在5月8日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工友王磊在进行轮轴超声波探伤检查时,发现了一个轮轴的轮座镶入部有异常波形。经过王磊的描述和反复检查,郝吉最终判断这是由于该部位存在裂纹故障所导致的。经过进一步的分解检查,他们发现该处存在一条长20毫米的横裂纹。

“这次检查让我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他在探伤检查方面的能力真是令人佩服!”王磊表示道。

轮轴探伤作业是货车轮轴安全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每条轮轴都需要进行3至5分钟的圆周式扫描,推拉确认上百次,有时甚至需要150多次来辨别一个疑似点。一天下来,上百条轮轴的工作量意味着同一个动作需要重复上万次。这个岗位的责任重大,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铁路交通。

在一次对首次组装的轮对探伤作业中,郝吉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可疑波形。经过多次重复检测和深入分析,他最终确定这是由于轮轴裂损所引起的故障。在后发现该轮轴有一达60毫米的横裂纹。他的及时发现有效防止了一起可能的铁路货车冷切轴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升轮轴检修质量,郝吉带领班组人员对历年来的轮轴故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总结出了“七六五四探伤检”,并编制了完善的“HMIS轮轴检修信息实时分析系统”。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轮轴判伤率还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了对轮轴裂纹故障发生规律的精准定位这也为他带来了全国铁道行业2019年度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邀请赛的优秀奖项。

自2013年起,郝吉担任了工长一职并带领团队取得不菲成绩。他的团队每年都能成功预防上百起各类轮轴故障其中具有重大价值的就有30余件。

如今已是郝吉从事货车轮轴探伤作业的第21个年头了他已成为了铁路系统的技术权威但仍然与以往一样谨慎对待每一个车轮的检测不容任何“异样”被忽视哪怕这可能涉及无法察觉的细节问题。

21年前他因兴趣而开始这项工作好奇驱使着他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与进步。为了迅速提升自己的技术业务能力他养成了随时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故障的习惯并一有机会就向资深同事请教。同时他还坚持自学《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等专业书籍并将重要内容制成小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巩固学习知识。

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实践他掌握了超声波探伤技巧并对每一种轮轴故障波形了如指掌迅速成为了团队中的技术。

作为工长他面对过各种各样的难题但他总是潜心研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当超声波微控探头出现磨损导致探测精度下降时他尝试了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了在耦合液回路口加装过滤网的革新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提高了探头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探测的精准度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技术带头人郝吉致力于提高年轻员工的技术水平他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面对面地指导员工手把手地传授技艺。几年下来他的团队在技能比武中屡获殊荣多人获得技术状元、技术标兵等荣誉称号并有员工获得了高级工人技师和工人技师的职称而他的5名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