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茄子能吃吗


今日已至霜降

秋季的末尾时节,迎来了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旬,气温肃降,露水结为霜。”在这个霜降的时刻,我国大片的土地上开始出现了一层白霜。广袤的沃野上,银色的冰晶熠熠生辉,树叶也由绿转黄,开始飘落。

谈及古代文人墨客,北宋的苏轼以诗言志:“千树扫作一番黄,独有芙蓉独自香。” 过了霜降,就意味着冬季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汉语中,“霜”字常常被用来表示程度的深刻,如耐霜熬寒、戴霜履冰、饱经风霜等词语。

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雪”比“霜”形成的温度更低。但为何在人的心中,“霜”字却能让人感受到更深的寒冷呢?这源于“霜”字的构成,由“雨”和“相”组成。“雨”象征着霜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相”则突显了霜的小而薄,需要仔细辨认。或许正是因为“霜”的不易察觉,更符合人内敛的性格。

相较于一眼可见的“雪”,“霜”更是一种深入内心的寒冷。比如成语“雪上加霜”,那凝结在表面的点点白霜,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让人感到最无法承受的。“霜”也是田间蔬菜的好伴侣。虽然常以“霜打的茄子”形容人无精打采,但实际上经过霜打的蔬菜更加美味。

在《汜胜之书》中就有记载,经过霜打的蔬菜糖分和其他元素更易积聚,口感更佳。而且“霜”凝结在蔬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蔬菜不被低温冻伤。当“霜”出现时,已是深秋,此时也是农民们期待的好时节。

说到“霜降”的“降”字,它是由左耳旁和右耳旁组成。左耳旁与右耳旁在汉字中含义不同,左耳旁代表土山,而右耳旁与城市有关。“降”字形象地描绘了双脚从山上走下的情景,引申为降落、下来的意思。气降低与白霜的降落相呼应。

与“降”相对的汉字是“陟”,意为脚往土丘高处走,引申为登高、上升之意。霜降之后,常有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因此此时的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这时,各地都有霜降吃红柿子、白萝卜的习俗,这些食物不仅能御寒保暖,还能滋补筋骨。

转眼间,霜降已至,冬天还会远吗?在此希望大家在享受深秋美食美景的加强锻炼、注意防寒,以最好的身体和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