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海哪种材质耐用些
昨日友人询问,欲购紫砂壶实用款,大容小容何选
昨日,有位友人发来私信,询问紫砂壶的购买事宜。他想要一把实用为主的紫砂壶,但对容量大小有疑问。那么是选大容量的紫砂壶,还是小容量的更为适宜呢?
由于紫砂壶独特的材质特性,它能有效地将泡茶时留下的茶香留存于壶内。对于经验丰富的茶客来说,他们常常会备有不同大小的壶来泡制不同的茶叶,因为不同容量的壶对于不同茶叶的泡制,有其特定的优势。
具体而言,小容量的紫砂壶更为便于品茶、试茶。使用这种容量的壶,茶叶的香气不会过于扩散。通常来说,容量低于100毫升的紫砂壶,是泡制细碎、嫩度高、叶片较小的茶叶的优选。如果友人偏好龙井一类的小叶茶,那么选择如西施乳、水平壶等小容量紫砂壶款式,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冯可宾在《岕茶笺》中所言:“茶壶以小为贵。”
关于水平壶的详细介绍。在明中期,随着沏茶品茶的流行,替代了宋代的调味斗茶,因此小壶开始受到广大茶客的喜爱。水平壶便是这一时期广受欢迎的款式之一。
水平壶的出现不仅因为其容量小,还与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此款壶的容量极小,是广东、福建一带饮用“功夫茶”的必备。在喝“功夫茶”时,壶内需要放入大量茶叶,并通过沸水浇淋壶外,使茶叶在热水中充分泡出味道。这要求壶既需小巧又需在制作时考虑左右前后的平衡,因此得名“水平壶”。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惠孟臣水平壶。
对于偏好饮用普洱等大叶片茶叶的友人而言,就需要一把口径较大、壶体宽敞的大容量紫砂壶了。其中,紫砂洋桶壶是一款特别推荐的大容量款式。
紫砂洋桶壶是晚清时期常见的一种款式,尽管近代使用的人不多,但其独特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仍然使其一度盛行。这款大容量紫砂壶造型简练、便于提携、易于把玩、便于茗泡。尤其是其配有的银或铜提梁与紫砂的结合显得格外协调。有的壶钮会镶嵌旧玉,更显古朴气质。有些茶客甚至会请人用锡制作一个壶套,起到保温防碰的作用。
虽然洋桶壶有其独特之处,但在实际使用和携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例如金属提梁在日常使用中容易磕碰壶体,且其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这可能是洋桶壶如今制作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紫砂艺人在洋桶壶的流行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紫砂艺人,都对紫砂洋桶壶的流行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体而言,无论是大容量还是小容量的紫砂壶,其选择并非绝对受限于实用与收藏的价值。在选择时还需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审美取向来决定。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如果两把壶在制作工艺、年代、泥料等方面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大容量的紫砂壶通常由于使用的泥料更多、制作难度更大而价格相对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在历来的紫砂壶拍卖中,大师级的作品如中、大品紫砂壶常常能拍出高价的原因所在。
最后还是得强调一点,无论收藏或使用,大小容量都是因人而异的选择罢了。最重要的是能寻得那一把心仪之器,为品茗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