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指导教师意见简短


作者 | 张华林

几日前在公共场合偶然听闻同行讲师们聚首之时的议论:“今带毕设如同走进隐秘迷宫,身心俱疲。”这番话虽不知其背后故事,但可略知一二。大概是因为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态度轻率,未能如老师所愿完成,甚至将毕业设计的责任视作与己无关的额外任务。

提及毕业设计,不由得让人回想起我所经历的一起事件。

他有一位学生,曾是情绪波动较大的大四学子。因为求职受挫、情感失意,竟对毕业设计置之不理。答辩之际,老师并未为这位学生签字。

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几乎未有进展,不给予签字实乃情理之中,毕竟签字即意味着承担责任。

当时,学校正接受本科教学评估的严格,同时学院也在申请工程认证。这两项工作均需对毕业论文进行细致。若此学生的毕业论文被查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事后来被学院的其他老师知晓。他们表示担忧,认为学生当时情绪低落,若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老师面对这样的困境,向上级汇报了情况。领导给出的建议是:若签字担心出问题,那就重新审阅学生的毕业设计并进行完善;最终老师还是选择了帮助学生完善毕设。

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轻视和敷衍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他们深知无论表现如何,最终都能顺利过关,因此有恃无恐。

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只有存在淘汰的可能,学生才会真正重视毕业设计。否则,想要提高质量几近空谈。

第二,增加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虽然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相近,但若能增加教师的投入时间与精力,或许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

第三,建立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避免流于形式,及时整改出现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想要真正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仍是一项挑战。学校担心若建立淘汰机制会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毕业,影响就业率;更怕学生因此承受不住压力而做出极端行为。

面对毕业设计,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过高的期望只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若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来自张华林的个人博客或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请替换为实际的链接地址]

合作与投稿事宜:如有合作意向或投稿需求,请联系:[](mailto:) 或 [](mail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