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最哪种像绘画


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变迁及其内涵之美

提供方:北京画院

齐白石,这位艺术大师在晚年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艺术变革后,其人物画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转变。早期的细致写实,逐渐转向简率粗放的画风,他用极简的笔触,便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齐白石笔下的人物,早已超脱了早期“齐”的范畴,他创作了许多新的人物画题材,如不倒翁、钟进士、李铁拐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也常成为他的创作主题。

《跛仙图》

尺寸:93厘米×44厘米

收藏地:荣宝斋

铁拐李作为八仙之一,是齐白石喜爱的创作题材。年轻的他常按照程式化的范本描绘八仙,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的画作中铁拐李的形象不再只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神仙,更多地反映了他自身的写照和对世事的看法。铁拐李形象的落魄,让齐白石在其画作中表达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悟。

《搔背图》

尺寸:约5厘米×33厘米

收藏地:北京画院

这幅幽默亲民的图式可能并非齐白石的独创。与《搔背图》类似的《搔背稿》上,齐白石题字表明其灵感来源于八大山人的人物画册。这种借鉴与再创作,展现了他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再造。

《不倒翁》系列作品

尺寸不等,收藏地:北京画院等博物馆

不倒翁作为儿童玩具,在齐白石的笔下有了更深的寓意。从早期的摇而不倒的哲理,到后来讽刺意味的加入,齐白石用画笔展现了社会现象的种种讽刺。每一幅《不倒翁》都像是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百态。

◆ 以及其他作品

《种兰图》与《煮茶图》均作于1911年,描绘了齐白石生活中的闲适与雅致。这两幅画的题款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情景与心境,体现了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变化,从之前的纤美之气转向大写意的风格。这也代表了他的生活方式从勉强糊口到享受生活的转变。

在《上学图》中,齐白石以温馨的爷孙场景捕捉了日常生活的美好。这幅画既是他对儿时回忆的再现,也是对孙辈的关怀的体现。而这一切的灵感,来源于一次旅途中的偶然——1917年他在旅途中见到的一瓷瓶上的瓷雕,成为《上学图》的创作原型。

齐白石的婴戏图是他在各个年龄段都喜爱的创作主题之一。《天真》这幅画展示了其多年来风格的演变——从工细到写意、从熟巧到稚拙。不论是哪个阶段,齐白石都非常善于捕捉孩童天真烂漫的神情和动作。这种内心的童真也体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使他的画作充满趣味与生机。

本文摘自2019年第10期的《收藏》杂志。想要了解更多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志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