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盲目跟风的成语


趋之若鹜(qū zhī ruò wù)

【原典释义】

【用法详解】

这个成语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当它作谓语时,常常后面接介词“于”或“对”等,引出被追逐的对象。例如,有些人对那些所谓的成功学课程趋之若鹜。作为定语时,它修饰名词,描述那些盲目追捧的人群,在看相后会纷纷散去。

【误用情况】

误用该成语时,可能会出现褒贬不当或对象误用的情况。比如错误地将其用于形容人们对美好、积极事物的追求,或者将其用于形容单个个体的行为。在正确的语境中,它通常用于描述行为,如人们、投资者、消费者等在负面或不良现象中的盲目、争先恐后的状态。

【搭配示例】

在负面语境中,当主体为行为,体现盲目、争先恐后的状态时,常和趋之若鹜搭配。例如:

1. 当网红景点的热潮过度曝光后,游客们趋之若鹜地涌入,导致景区不堪重负。

2. 面对“元宇宙”概念的热潮,不少企业趋之若鹜,却缺乏实际技术支撑。

该成语常与追求、模仿、涌入、追逐、效仿等动词搭配,也常与热潮、风口、陷阱、噱头、炒作、乱象等名词搭配。

【辨析】

趋之若鹜与纷至沓来、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等词有所不同。趋之若鹜侧重于描绘人们盲目追逐某种不好的事物,带有贬义;纷至沓来是中性词,强调连续不断地到来;蜂拥而至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杂乱,没有负面意味;争先恐后则多用于描述积极主动的行为,通常是正面或至少是中性的。

【例句】

1. 某社交平台爆出“爆款产品”消息后,消费者们趋之若鹜地抢购,却忽视了产品质量问题。

2. 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各种低俗内容,网友们趋之若鹜地围观评论,导致此类内容大量传播。

3. 某新兴科技公司因虚假宣传而受到追捧,投资者们趋之若鹜地投入资金,最终因公司倒闭而损失惨重。

【练习及答案解析】

练习题1答案及解析:答案选A. 趋之若鹜。解析:这道题描述的是消费者过度追求装修风格而忽略书籍本身价值的现象。消费者对这类书店的行为表现出盲目跟风和追求噱头的特点,符合“趋之若鹜”的贬义语境,故选择A。

练习题2答案及解析:答案选A. 趋之若鹜。解析:此题描述的是老年人因保健品公司的虚假宣传而盲目购买的情况。老年人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被虚假宣传所吸引并购买产品,表现出盲目性和跟风的特点,符合“趋之若鹜”的贬义用法。因此选A。

【故事后传】

萧如薰不仅文武双全,能写诗还能守城平叛。他的才情吸引了许多文人学士前来结交,他们的宾座常常满座。虽然其中不乏盲目追捧的现象,但萧如薰始终保持清醒与坚持自己的原则。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喧嚣之中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