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的近义词自由对吗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逐渐对被束缚和规划的生活产生了抵触。

孔子曾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虽未达到此境界,但若人能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范,那必将成为人生中的一种珍贵体验。

在佛山长久的居住,有时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割裂。对于那些决心追求事业成功的人来说,佛山、广州、深圳以及整个珠三角地区无疑是理想的创业和营商环境。然而在其他方面,却未必如此。

岭南的春天来临得早,人们辛勤耕耘,大地孕育着宝藏。三月的岭南,草木欣欣向荣,展现出勃勃生机。小区内的黄花风铃木、岭南大道的木棉花盛开得正艳。同济路上,细叶榄仁虽落了枯叶,但新叶又长出。

尽管自然环境如此美好,但人们的思想却常常被束缚在特定的框架之中。如同陶渊明所言:“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水而折腰,而是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乡里的小民!”周围的人们都忙忙碌碌,习惯于按时上下班,签到打卡的生活。

回到田园是否真的值得?并非绝对如此。因为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农村并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无尽的农活。无论在外面的世界过得如何,回到家乡干点农活,就能深刻体验到农村的艰辛。

鲁迅曾说:“凡是有着名的隐士,他们总是已经拥有了悠闲自在的生活。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早晚都要劳作,又哪来品茗、吟诗的闲暇?”我对此深表赞同。历史上的隐士并非农民,而是社会的贵族或社会的士大夫阶层,他们早已无需靠劳动维持生计。用现代的话来说,他们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对我而言,一方面我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习惯了规律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却有一团火苗,觉得过于规律的生活会让人失去创造力。我渴望每天醒来时能遇到一些惊喜或不确定性。

或许现实的我适合当前的环境和生活,追求行动上的一致性。而理想的我则渴望更加自由、更加多彩的人生。

回想起我的学生时代,初中时我总爱站在教学楼的走廊尽头,静看扶夷江向北流淌。高中时,我喜欢在北楼楼顶欣赏玉兰花开、香樟树影、荷叶田田和松柏森森的景象。夏天的晚自习后,石榴的清香和醒人的夜风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回想起十多年前的大学时光,我怀念在武汉那种自由的舒适感。无论是上课还是翘课、随意翻阅图书馆的书本、在珞珈山环山道上骑行……那些年少时的自由经历,将会影响我的一生。思想的自由,更是如此。

驾车时若想听点音乐,我会自然而然地打开CD播放器。或许在我的潜意识中,音乐代表着的心态,即使我并不擅长唱歌。晚上在家吃完饭后,我会泡一壶茶,陪伴孩子们写作业,然后下楼与家人一起在绿岛湖散步。若没有加班的困扰,那就是身体的自由;品一壶茶、读一本书则是灵魂的自由。若能拥有真正的自由,那么随心所欲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