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的六种传说
地方文化瑰宝——仓颉传说
仓颉传说作为一项地方性的非遗文化,源于陕西省的白水县与洛南县,这里的民众历来通过方言口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口头文学。此传说主要围绕着仓颉造字为核心故事,生动描绘了仓颉造字的繁复过程,以及与字敬字、降妖伏怪等元素交织的丰富情节。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当地劳动对仓颉的深深敬仰与感激,也折文化的博大精深。
白水县与洛南县,位于黄河西岸,坐拥秦岭的庇护,地处陕西东部,同属黄河流域。它们的地域位置介于东经109°16′27″至109°49′52〞之间,北纬33°52′00″至35°27′09″之间,占地面积广袤,人口稠密。这里不仅是人类活动的古老区域,有着诸如“花石浪猿人遗址”与“下河西遗址”等文化遗迹。在春秋之前,两县各有归属,战国时期则统一归于秦国,此后历经多次朝代更迭,但县制始终未变。
仓颉传说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自秦汉以来,这一传说便广为流传,并在后续的史籍资料中多次被提及。白水县更是被传为仓颉的生活和卒葬之地。据《白水县志》记载,仓颉曾居住于杨武之地,去世后葬于衙之利乡亭。而洛南县也流传着仓颉曾在此造字作书的传说。这些地方留下了许多与仓颉传说相关的遗迹遗物,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线索。
从先秦至今,当地劳动不仅传承了这些传说,还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它们,使得仓颉传说的影响力更加深远。这一传说不仅展现了的智慧和奉献精神,也体现了伟大的创造力。它具有促进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价值,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2002年,白水仓颉庙和墓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名录。到了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更是将因仓颉传说而衍生的“谷雨节”定为“中文语言纪念日”。而仓颉传说在2013年被教育出版社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加深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今,仓颉作为“文字之祖”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其传说也被列入第四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在陕西的文化舞台上,一个全新的活动正蓄势待发。为了庆祝这一文化盛事——2018首届“丝路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周”,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这一活动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艺术才华、追逐梦想的舞台,预计将于今年夏天在陕西商洛洛南音乐小镇拉开帷幕。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文化盛事的到来,为青春涂抹上不一样的色彩,用艺术点亮少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