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意思
文/
“剪雪裁冰”这句话源自于梁实秋先生对“四君子”之首——梅花的赞美。他赞誉梅花为“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梁先生一生热爱梅花,痴迷于画梅。小时候就研习《芥子园画谱》,他的画笔下始终有梅花的影子。
在回忆起西雅图儿时画梅的情景时,梁先生曾言称,最初画梅竟未曾亲眼见过真梅。那些精细的枝干、点缀的花朵,都是凭借他的想象完成。此言出,让人感到十分惊奇。
对于此,梁先生的好友冰心则打趣道:“这有何了不起?我家的小狗也能做到。”的确,狗的爪子在雪地上随意一踏,便仿佛成了一只梅花。一则关于狗的谜语也如此描述:“守家看门走四方,见人欲吠本领强。若问此是何物类,梅花印迹地上留。”
我也钟爱梅花,但我的家乡却难得一见。原因在于梅花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我家乡的气候并不适合它生长。“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零下几十度的季节里,野外是不可能看到梅花的。《诗经》中仅在《秦风》里提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其他篇章并未涉及梅花。这表明只有在接近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气候中,才能看到梅花。
梅花是江南的尤物,真正的赏梅之地大多在江南。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花乃天下珍奇之物,无论智愚贤不肖,都无异议。”他家乡的石湖便是江南赏梅的佳地。其他如楞伽山、天平山、邓尉山以及“香雪海”等地,每到冬季都会成为赏梅的圣地。虽然我的家乡没有梅花,但我曾用小手沾着熔化的蜡汁,为春节装饰剪制了一枝枝“梅花”。
梅花不仅美观,其用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本草纲目拾遗》将梅花尊为众花之首,别称“绿萼梅”。不仅如此,古人还视梅花上的落雪为珍品,用以煮粥、煎茶,味道清醇可口。
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道:“雪、梅花与白米一同烹煮,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种用梅花煮食的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更是养生的好方法。
古代文人常以梅为题吟诗作画,赞颂梅花的品格和韵味。苏东坡、苏小妹和黄庭坚三人一起论诗时关于“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的诗句展开讨论。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见解,让人们对梅花的美丽有了更深的体会。
还有陆游这位被称为“花癫”的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词脍炙人口。他的诗作《卜算子·咏梅》等作品都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虽然林和靖以爱梅而闻名,甚至被传言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但我认为还是龚定庵在《病梅馆记》中对梅的评价更为贴切:“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正是这种看似“病”态的美感让梅花更加引人入胜。
无论是从审美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梅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它的美丽和韵味让人们为之倾倒、为之吟咏。而今人吟诵咏梅的诗篇、欣赏画幅中的梅花时,更应珍惜这份美好与感动。
(壹点号 雅趣轩)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