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一般去哪些地方
在贵州省织金县,有一所名为织金县第六中学的学校,在十月的一个清晨,这里正上演着一场生动的体育课程。
织金县自古便有“地势多变,山川秀美”的说法。尽管这里的绵延山脉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美丽的风景,却也使长期贫困成为了当地的标志。随着2020年的脱贫成功,这片土地逐渐崭露出新的希望。尽管如今经济有了明显提升,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相比,这里的教育资源仍显不足。
特别是在体育教育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2021年开始,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响应体育支教的号召,来到了这里。他们不仅带来了专业的体育教学技能,更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运动的热情。
北京体育大学大四学生韦正勇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于9月初开始在织金县第六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和学校足球队教练,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他与另外十几名同样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一起,分散在织金县的多所学校,为这里的体育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织金县第六中学,韦正勇的足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校长李峰表示,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与这些大学生支教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们对运动的兴趣和需求,学校已经对体育课进行了,实行了走班制教学,涵盖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个运动项目。这也对体育老师的专项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特别渴求像韦正勇这样的年轻一代体育大学生。
在织金县思源学校,另一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游泳专项的大四学生王琪霖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体育体验。他在七年级学生的体育课以及排球社团活动中表现出色,让学校对体育教学的技术含量有了更深的认识。健美操、排球、武术、跆拳道等体育项目的开展在织金县思源学校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也与一批相关专项的体育支教大学生的到来有很大关系。
织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教育资源紧缺。尽管体育总局从2018年开始帮扶织金县,改善学校体育的软、硬件条件,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从统计数字看,全县500多所学校里只有326名体育教师,平均一所学校连一名体育教师都达不到。从2021年开始,体育总局青少司的体育支教活动为提高当地的体育师资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董媛媛和王炼炼是这些支教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运动技能和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传递给孩子,还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希望能够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这些支教大学生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里的教育面貌也塑造了这些孩子的未来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品质的传递。
每一位参与支教的大学生都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支教生涯里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一个再次发现的过程。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贡献给这片需要他们的土地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
这些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学子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他们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在的每一个角落都在不断地发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