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翻译简短
因缘初中课内收录自《古文观止》的文言散文研读,今日再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深有感触。
此篇选自《古文观止》的短文,即便加上标点符号也不过百字左右。其深意却非泛泛之读所能领悟。
山不在其高,却因有仙而知名;水不在其深,却因有龙而显灵。此乃陋室也,然吾德之香四溢。苔痕绿上台阶,草色青入帘内。谈笑间尽是博学之士,交往中不见庸俗之人。可弹奏清琴,可阅读经典。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南阳诸葛之庐,西蜀子云之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先从开篇两句谈起:“山不在其高,却因有仙而知名;水不在其深,却因有龙而显灵。”这两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每一个受过初中教育的人都能理解其意,但其中却暗文章逻辑的微妙之处。
再谈第三句:“此乃陋室,然吾德之香四溢。”这是此文中争议颇大的一句。
初中课本的解释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居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其中,“斯”指这,“馨”指德行美好,香气远播。我始终认为文言文字词的解释中,总有那么一种训释不太靠谱。这一句的翻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关于“室”字的解释。这里的“室”指的是“房屋”还是“房间”呢?“陋”字既可以解释为“简陋”,也可以解释为“偏僻”。若指“房间”,则“陋”应取“简陋”之意;若指“房屋”,则“陋”应取“偏僻”之意。但从后文的描写“苔痕绿上台阶,草色青入帘内”来看,此处应指“房屋”而非“房间”。“陋”字既包含“简陋”之意,也包含“偏僻”之意,宜译为“僻陋”。
再说文章的气韵。一篇文章中总有贯穿始终的气韵,这也可以理解为文章的逻辑。就本文而言,刘禹锡由山水引至居室,形成明显的排比句式。既然“有仙则山名”,“有龙则水灵”,那么必然的结果便是“有德则室馨”。
“斯”应解释为连词“那么”,“是”应解释为代词“这”,“惟”应解释为连词“因为”。如此一来,前三句可译为:
山的高度并不在于其外在,(但)有了神仙的传说便使其名声远扬;水的灵性并不在于其深度,(但)有了龙的传说便使其灵动起来;那么这间略显简陋的房屋,(因为我的品德高尚)而使它香气四溢。其中,“名”、“灵”、“馨”均作为使动词使用。
这样的解释是否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呢?
最后引用了孔子的原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来进一步强调他们的住所并不简陋。但刘禹锡仅引用原话的后半句留下更隐晦的空间来显示自己为君子的一面同时也婉拒了他人的过分解读之模糊的表达技巧也是文章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回到文章整体来看,《陋室铭》的确是一篇佳作然而课本中的翻译方式将文章严谨的逻辑给简化甚至了对于权威性的课本我们应该持更加审慎的态度进行研读与思考方可真正领悟其深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