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最早是用来供奉月神
北方是麦田的丰饶之地,各类以小麦面粉为原材料的面食层出不穷,无论是蒸、煮、炸还是烤制,其种类都异常丰富。七月的尾声是面鱼蒸制的时刻,而八月的半途则与月饼紧密相连。每年的农历八月,当秋季的气息渐渐浓郁,家乡的人们便开始忙碌地制作月饼。月饼,作为大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烘焙食品,其背后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传统习俗。北京的日坛月坛正是皇家举行祭日月仪式的场所。民间也沿袭了每逢八月中秋祭月的风俗。最初,月饼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祭祀之后便与家人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了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也慢慢成为了节日的礼品。
据传,月饼还曾在农民中发挥过信息传递的作用。元朝末期,不满元朝的,纷纷抗元。由于控制严密,者无法通过常规方式传递消息。恰逢中秋节将至,他们灵机一动,在月饼中夹带纸条传递信息,约定在八月十五日发动。虽然这个传说未被正史记载,但月饼的制作传统却得以流传至今。
过去的年代里,由于白面稀缺,人们在制作月饼时会有不同的选择。有的家庭使用优质白面,有的则加入一些带有麸皮的黑白面。还有的家庭为了节省成本,不使用糖而用糖精代替。每家每户的手艺不同,制作出的月饼口味也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内外都出现了专门加工月饼的作坊,人们只需将材料带到作坊,按序等待加工即可。这既省时又省力,也保证了月饼的质量。
月饼是四季皆宜的食品,食品店里常年有售。但在大同城乡,人们依然保持着在中秋节前自家制作月饼的传统。他们备好面粉、胡麻油和糖等材料,按照传统的比例进行搭配。在制作过程中,讲究三油三糖或四油四糖的比例搭配。对于一些血糖较高的人来说,他们会选择制作不那么甜腻的月饼。制作时先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小块,包好馅料后擀成扁平状,再放入烤炉中烘焙。常见的馅料有豆沙、五仁、青红丝等。
早期的月饼作坊使用传统的上下双面炭火烤炉,对火候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大多使用燃气烤炉和电烤炉,既安全又干净。刚出炉的月饼热乎乎、香喷喷的,颜色焦黄诱人,外脆内软口感极佳。当月饼冷却后存放在陶坛陶罐中,加上几枚红果子后取出食用时果香四溢增添了别样的风味是中秋节的绝佳搭配。
除了小月饼外人们还会特意制作一个大月饼印有暗红色的“月”字字样用来祭拜月亮这便是人们的“月古爷”饼而有些地方的人们也会制作印有“日”字的“日古爷”饼来祭拜太阳。如今虽然有人选择直接从作坊或店铺购买月饼但依然有许多人坚持自家制作的传统月饼保持了独特的风味和传统工艺。
虽然内蒙古丰镇、神池等地的月饼在民间有好评但我却深爱着家乡大同的混糖月饼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承载了人们对家乡的记忆与情感以及家庭团聚的美好寓意无论时光如何变迁这一传统风俗仍值得我们去传承与珍惜如今生活节奏快相互赠送月饼的传统习俗日渐淡薄但我们依然可以保留那份对家人、对亲朋的深深情谊不忘初心。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让我们用这份美好的记忆共同品味月饼带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