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观园好玩吗
回溯往昔,济南有着一曲流芳百世的韵律:赏趵突泉、攀千佛山、游大明湖、逛大观园。而今,探访大观园的人流已逐渐稀少,对其熟悉者更是寥寥无几。
记得我们年少时,大观园是一片繁华的市井之地,与现今的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相媲美。这里曾是人文荟萃之所,有艺人表演的说书、变戏法、相声、武术等,也有各类商铺如绸缎、百货、餐饮等一应俱全。我曾记得从北门进入,不远处的路东有一条小巷,那里有一家“狗不理”包子店尤为出名。严冬之际,排队等候的人群络绎不绝,人们虽感寒气逼人,却无法抵挡那包子的诱人。那包子鲜美无比,皮薄馅足,咬一口油水四溢,其香味让人久久难忘。
趵突泉等景点虽为自然之美,但成为公园后开始收费,一般家庭鲜少问津。而大观园则不同,无论贫富皆可踏入其中。这里曾是平民百姓的乐园,即使不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漫步其中也是一种享受。用现代的话语来说,大观园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融合了人文景观与济南的民俗风情,蕴藏着老济南的无数传奇与故事。
据传,万紫巷市场是德国人的产业,西市场则是日本人的领地,而大观园则是国人自主创建的商业集市。昔日的大观园,虽带有庙会的热闹气息,但秩序井然。其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于喧嚣中隐约可闻丝竹之声。
父亲曾向我讲述过,大观园内所众多,其中尤以相声最为出名。当时有句话说:“艺人在北京学艺,天津练活,而要想在济南崭露头角则需在大观园晨光茶社一举成名。”这里的相声演员必须凭借观众叫好才能扬名立万。
当时的我们犹如探索未知的探险家,充满了好奇心与冒险精神,与现代孩子的拘束截然不同。1978年的秋天,《望乡》这部日本电影在我国风靡一时,被视为“”电影的代表。某日我和街坊老五得知大观园影院将上映此片时,便急匆匆赶往大观园。到达后发现人潮汹涌,我们无奈地排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待购票。老五见状不妙便决定挺身而出,他奋力挤进人群中抢购到了电影票。
此外还有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我和同学前往大观园探访亲朋好友后路过北门时目睹了三个不良少年对一位来自南部山区的卖鸡蛋小姑娘进行欺凌。此时一位看似平凡的老人挺身而出制止了他们。老人虽身材瘦小但精神矍铄。他用菜篮子威慑了三个不良少年并令他们将鸡蛋归还给了小姑娘。此情此景让围观群众纷纷为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每当回想起当年的大观园时我总会想起那位英勇仗义的老人。他不仅是大观园的一道风景线更是那个时代市民英勇正义的象征。
(摘自《济南》陈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