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白却变黑打一字
“晕”的多样性与疾病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晕”的现象。无论是蹲久了站起来、看电视看久了、坐车坐久了还是早上起床太猛,都可能让我们感到晕眩。你是否曾注意到,这种“晕”究竟是“头晕”还是“眩晕”呢?虽然这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却大不相同。长期混淆这两个概念可能会耽误疾病的治疗。
“晕”的分类及其含义
在医学领域,眩晕是头晕的一种特定情况,而头晕则还包括头昏、平衡不稳和晕厥前状态等四种情况。这些症状都是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的。
眩晕的特点与影响
眩晕是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主要表现为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旋转、摇晃感。患者常常站立不稳,不敢睁眼,并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这种病理现象多与疾病有关,因此需引起重视。
其他“晕”的情况详解
头昏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由大脑皮质高级活动功能降低所致。其症状包括头昏、头胀和头重脚轻等,但不包括思维迟钝和混乱等障碍。而平衡不稳则可能伴随四肢姿势异常、运动迟缓等症状。
眩晕可能暗示的疾病信号
眩晕在头晕中最为常见,占比超过50%,并常暗示着某些疾病的发生。眩晕可分为周围性、中枢性和一般性三类,每类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症状。
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病因
耳石症和美尼尔病是周围性眩晕的两种常见病因。耳石症因内耳平衡石错位引起,常在特定动作如起床、转头时诱发;美尼尔病则是由于过度劳累等引起内耳功能失调,导致眩晕、耳鸣等症状。
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及特点
中枢性眩晕也称为后循环缺血,其发生部位在脑干、桥脑、延髓及小脑。常见病因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前庭性偏头痛多见于女性患者,常伴有畏光、畏声等症状;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则与动脉硬化和颈椎病变有关。
一般性眩晕的相关因素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眩晕外,还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一般性眩晕。如肺部因素、心脏因素、血压因素和眼部病因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血液循环、氧气交换或功能,从而引发眩晕。
如何应对眩晕
面对眩晕问题,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为了减少因眩晕而导致的跌倒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穴位缓解症状
通过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眩晕的症状。具体操作为:小拇指放在攒竹穴(眉毛边缘凹陷处),大拇指在太阳穴,从下往上慢慢推至风池穴(发际线和脖子后面两条大筋交界的凹陷处),此为一次,重复十次。
中医角度的调养建议
从中医角度看,补肝阴、固肾精和益气补血都是缓解眩晕的重要方法。对于伴有耳鸣、胀痛等症状的眩晕患者,重在补肝阴;而对于肾精亏损的患者,则需要固肾精。对于气虚血虚引起的眩晕,可以通过益气补血的方法进行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