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我家后园有一处名为百草园的广阔天地,据传已随朱文公的子孙卖给了屋子。虽已久远,但在我记忆中,那里确是只有野草的乐园,却也是我儿时的欢愉之地。

此地不必细说其碧绿菜畦、光滑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及紫红的桑葚等景物之盛,也不必详述鸣蝉、黄蜂、云雀之趣。单是那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便有无限趣味。油蛉、蟋蟀等小生物在此繁衍生息,偶尔还能遇见奇特的蜈蚣和。何首乌和木莲等植物更是增添了园中的色彩。

尽管长草的地方不去,但听闻园中有一条赤练蛇,仍让人心生敬畏。长妈妈曾给我讲述一个关于古庙读书人遇“蛇”的故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我胆战心惊,但同时也充满好奇。

冬季的百草园略显乏味,但雪后便别有一番景象。那时人们会拍雪人、塑雪罗汉,虽最终多以失败告终,但捕鸟的乐趣却让人乐此不疲。扫开积雪,支起竹筛,撒下谷物,静待鸟雀入彀,虽多以麻雀为主,但也偶尔有张飞鸟之类的闯入,其性子甚为活泼。

然我却被家里人送进了书塾,原因不详。是因我拔何首乌损了泥墙?或是因我抛砖至邻家?又或是因我从石井栏上跳下?均无从得知。无论如何,我将不再常去百草园了。与我的蟋蟀、覆盆子及木莲们作别吧。

穿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三味书屋。书房内挂着一块匾,匾下画着一只的梅花鹿。虽无孔子牌位,但每次行礼都让我感到庄重。我的老师是一位高瘦的老人,须发皆白,戴大眼镜,他对我十分和蔼。

我曾向他询问关于“怪哉”这虫的故事,但他似乎不愿多谈。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学生不应问及这些琐事,只需专心读书。我在书屋中读书、习字、对课。老师起初对我严厉,但后来态度渐好。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对课的内容也逐渐增加。

三味书屋后方也有一个小园子。虽然空间有限,但依旧能找到乐趣。如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等。然而同学们常到园中嬉戏,老师便会大声斥责。尽管他有一条戒尺和罚跪的规则,但他通常只是瞪眼并大声命令我们读书。

于是我们便开始大声朗读。有的读《论语》,有的读《孟子》,有的读《易经》,还有的读古籍。老师也跟我们一同朗读。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大,直到达到人声鼎沸的程度。

在老师专注读书时,我们便各寻乐趣。我则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读的书多了,画的画也多了。后来因需要用钱,我将这些画卖给了家境富裕的同学。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