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于行而行于心的意思
德之形态万千,各有其独特之美。其中,有一种被赞誉为“弱德之美”的德行。它以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温婉,优雅地应对现实的挑战与磨难。
“弱德之美”的内涵丰富而深远,教导我们在无常的生命和风雨的生活中,不断完善心智,坚守初心。它鼓励我们持之以恒,以最恰当的方式完善和成就自己,从而治愈自己,也治愈生活。
这一美丽的德行概念,源自感动2020年度人物——被誉为“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的叶嘉莹先生。她用自己的传奇人生诠释了“弱德之美”的内涵:它并非是软弱的表现,而是指在承受与坚持中,依然保持自己的操守,完成自我成长的品格。
曹植在《洛神赋》中的“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恰能描绘“弱德之美”的精髓。它并非示弱,而是一种主动修身修心的自律和自谨。
如同儒家的理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弱德之美”在逆境中给予人们坚守与支撑,散发出人性中的温暖与光辉。
拥有“弱德之美”的人,能够坚守内心真实的自我,始终保持纯正的操守和规范的德行。它以柔克刚,直面尘世的芜杂与风雨,不因外界环境而自暴自弃,不因世事艰难而独自悲伤。它守住内心的光明,驱散外界的黑暗,以内心的热烈温暖人世的炎凉。
“弱德之美”不仅是一种修心修行的境界,更是一种勇于坚守的。它拥有疗愈自我的力量,以柔韧的姿态直面命运的沉浮,随风而动,适者生存;它也如同向日葵一般,向着阳光生长,经受风雨洗礼却依旧不改向阳的决心,笑对岁月的波澜。
正如曾国藩所言,“顺应自然、顺应当下、不杂念、不恋过往”,这就是“弱德之美”的真谛。它坚于内心,持于行动,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世间风雨和成长的痛苦。
以内心的自信和行间的磊落,治愈自己,也治愈世界。让心随物而动,顺应自然;让行动应对事物的发展,不拘泥于过去,无畏前行。赋予生命柔韧的坚定,给予生活处世的智慧。
—— 记录于2022年5月15日的读书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