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婴宁的道理
(接上文)
各剧社的剧本资源之丰富,真是集新戏之大成。他们拥有从通俗教育研究会本,到各大官僚、文人墨客为其编写的剧本,内容涉及各种题材,包括历史剧、情感剧、社会剧等。剧目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的剧本,如《赖婚》、《复活》等,以现实生活为主,同时也不乏古装剧如《天香庆节》、《凤凰台》等。主角的扮演者也不断更换,金少梅、雪艳琴、碧云霞、琴雪芳、、金友琴等都曾是城南游艺园的主演。
在常备新戏方面,如《狸猫换太子》、《枪毙阎瑞生》等,都是观众喜爱的剧目。其中,金少梅在城南游艺园有她自己的新戏《一笑缘》、《醉遣重耳》等。这些剧目的改编和上演,都显示了当时戏剧创作的活力和创新。
如王瑶卿、贾洪林、李敬山等艺人,利用第一舞台的特殊条件剧团编排新戏。他们不惜重金聘请编导,虽然过程中有些波折,但最终都为剧坛带来了新的气象。如梅兰芳的《木兰从军》、《春秋配》,程砚秋的《龙马姻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进入“四大名旦”以新戏竞赛时期,整个剧坛都因此而活跃起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人的新戏竞相上演,他们的作品多数都是集体创作,不仅注重古装和舞蹈,也注重唱念表情,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观众。
以梅兰芳为例,他除了上述的剧目外,还有《嫦娥奔月》、《鸳鸯》等众多作品。这些剧目的词曲出自李释戡、齐如山等人的手笔,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参与戏剧创作的盛况。
至于程砚秋,他的作品则以历史剧和情感剧为主,如《梨花计》、《花舫缘》等。而荀慧生的作品则以现代题材为主,如《红楼二尤》、《婚姻魔障》等。尚小云的创作则涵盖了历史、情感、武侠等多种题材。
这一时期的新戏创作,不仅为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整个剧坛因此而更加繁荣和活跃。
三、从第一舞台的新戏编排到七七事变前夕
第一舞台在编导方面的开创之举,为整个剧坛树立了榜样。虽然庄荫棠的编导工作最终未能成功,但他的尝试为后来的编导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随着王瑶卿等人的加入,更多的新戏开始在第一舞台上演。如《天河配》、《宏碧缘》、《楚汉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而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人的加入,更是为这一时期的戏剧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