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鞋子标志大全
鞋业技术史篇之七十一
皮鞋工艺与设备革新
随着皮鞋工艺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皮鞋材料和品种的日益丰富,皮鞋市场的不断扩大,提高皮鞋生产效率变得刻不容缓。解决之道在于从手工制鞋向机器制鞋转变,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人类凭借智慧制造工具,利用工具完成复杂任务。在制鞋历史上,制鞋工具与设备经历了近一个半世纪的探索、研制、创新和发展。
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操作,从底工的缝制设备到模压、胶粘设备,再到鞋部件和装配设备,皮鞋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尽管皮鞋产品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和工艺性,许多工序仍无法完全由机器完成,但制鞋工具和设备的优势仍然显著。
我国皮鞋设备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20世纪中叶,当西方发达已全面实现皮鞋生产机械化时,我国仍主要依赖简陋的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尽管有少量简单的皮鞋设备应用于生产,如缝纫机和裁料机,但主要是为了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捷克斯洛伐克胶粘皮鞋装配设备和鞋部件设备的引进,皮鞋业的视野大开,发展机械化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从那时起,皮鞋设备不再是零敲碎打式的引进,而是成套、与工艺融为一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发展。
成套设备引进后,虽然设备系统齐全,与机器制鞋工艺有必然联系,但由于厂家对机器制鞋工艺了解不足,技术资料匮乏,缺乏相关技术和工艺的引进,设备的应用遇到了困难。消化吸收引进的设备像“瞎子摸象”一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初期使用引进设备时,普遍存在误区,认为买来机器就能直接做鞋。由于对鞋机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性缺乏充分理解,导致设备不能有效发挥积极作用。要有效使用机器制鞋,不仅要操作设备,更要理解和掌握产品设计和工艺问题。
例如,绷帮机的操作就需要操作工了解手工绷帮的要领和质量标准。这需要调整绷帮机工装的形状和尺寸、绷帮拉力和速度,以达到皮鞋造型的完美。还需要总结机器制鞋与手工制鞋的工艺区别,为设计人员提供改进鞋帮设计的建议。
随着中外合资皮鞋厂的开办,皮鞋成套设备的引进数量大增。重要的是,外资方不仅带来了设备,还带来了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等“技术软件”,这使得皮鞋工艺和设备的融合更加顺畅。
皮革机械厂的仿制过程也逐步创建了一种“仿制模式”或“消化吸收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对皮鞋工艺性的充分理解使得仿制工作能够更加精准高效。一些有技术实力的鞋厂也开始仿制皮鞋设备,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鞋机制造厂对制鞋工艺性的认识提高,鞋机产品的质量水平已达到或超过引进设备的先进水平。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皮鞋厂的制鞋机械化,还使得我国成为“皮鞋设备输出国”之一。
从引进、消化吸收到仿制、提高,再到出口,我国皮鞋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见证了制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变革与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我国成为制鞋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载:《皮革》杂志2023年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