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评价


国产动画掀起热潮,传统美学与现代市场碰撞出火花

在今年的暑期档中,一部国产动画作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哪吒闹海》这一经典故事的改编形式,展示了动画学派的传统魅力。

据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降世》已成功跻身电影市场票房前列,紧随《战狼2》和《流浪地球》之后。自7月26日上映以来,其单日票房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该动画如同“哪吒”这一角色,手握“火尖枪”,脚踏“风火轮”,象征着国产动画的崭新飞跃。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仅是角色的心声,也是对国产动画过去沉寂后爆发力量的象征。

《哪吒》的成功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引出了些许遗憾和担忧。在新的“门面之作”中,曾经的动画学派美学风格难以寻觅其踪迹。当国产动画从“哪吒闹海”转向“魔童降世”时,我们不禁思考:承载着水墨、剪纸和敦煌壁画等传统形式之美的动画学派是否仍具有其价值?更深层次的命题是:对于传统,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

虽然《哪吒》在票房上的成功似乎暗示了动画在商业上的一大突破,但这并不代表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全面崛起。这主要归因于其在审美上与海外动画更加靠近。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哪吒》的确契合了当前观众的观影需求。但也凸显了传统动画风格在商业层面的困境。例如,水墨等传统风格的继承更多地被限制在学院派精英的探索范围内,难以获得市场及资本的青睐。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虽然《秋实》这样的水墨动画短片令人眼前一亮,但其背后高昂的制作成本令投资商望而却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工业体系和市场中,传统动画的短板所在。

留住根基的同时也要体现发展。人才、技艺和内容开拓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传承动画学派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如《唱诗班》采用特色的工笔画风与电影化叙事语言,便在年轻人中获得了赞誉;《斑羚飞渡》则尝试用度运动镜头与重彩风格拓展水墨动画的丰富性。

这些案例表明,传承传统并不意味着固守旧有模式,而是要与时代共进步、与人心同成长。只有这样,动画学派才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