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里我们都一样
走西吉,赏文学“庄稼”的茁壮成长
图①展示了西吉文学馆中,小学生们正在研学参观的情景。
图②描绘了马骏在家中,炕桌上摆放着骏马奖奖杯、和获奖作品的场景。
引子:
在书桌前,单小花提笔思考,墙上“文学点亮心灯”的字幅格外醒目。她白天务农、打工,晚上挤时间写随感,已出版两本散文集。在轮椅上,马骏双手捧书,看得入迷。他坚持用手机写作,前不久荣获了全国少数文学创作骏马奖。小店内,赵玲一边工作,一边和顾客收听文化典籍诵读。他们是西吉县众多农民作家的代表,这个人口不到50万的山区县,却有着1600余人长期从事文学创作。
一群农民作家:
西吉县,一个曾经“苦甲天下”的山区县,如今却兴起了一股新大众文艺的浪潮。在这里,既有人扛着锄头下地干农活,晚上又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他们以文字养心性,用作品诉说农村的变迁和农民的心声。单小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的作品不仅记录了自己的生活变迁,也展现了西吉的坚韧与温良。西吉县的农民作家们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作环境。
一批文艺佳作:
西吉县的文学作品书写着山乡巨变,记录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历程。作家们以崭新的叙事主题、审美形式,反映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精神蝶变。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光明与温暖,展现了西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亲爱的人们》等作品生动还原了乡村社会现代化历程,讲述西北如何走向美好生活的故事。
一个文学摇篮:
西吉县重视出作品、育人才、树品牌。他们通过支持文学刊物的出版、设立文学艺术协会、建立文艺创作基地等方式,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西吉县的文学之花正在各处盛开,出产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人才。西吉县还注重奖掖青年才俊,对文学苗子倍加呵护。通过这些措施,西吉县不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西吉县还探索“文学+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独特的文学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通过擦亮“文学之乡”的金字招牌,西吉县不仅提高了知名度,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西吉县以其独特的文学氛围和创作成果成为了式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里,文学不仅是精神食粮,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吉县这个“文学的摇篮”,欣赏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