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学校操场北边那道围墙,被繁茂的爬山虎覆盖,宛如一幅绿色的壁画。我家也有一片爬山虎,它们自小院的西墙开始,向上攀爬,最终在房顶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爬山虎的嫩叶初展时,呈现出的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变为鲜亮的绿色。那些新生的叶子虽然惹人喜爱,但真正吸引目光的,却是那些长大的叶子。它们绿意盎然,给人以生机与活力。叶尖整齐地朝下,有序地铺展在墙上,既均匀又不留一丝空隙。每当微风拂过,一墙的叶子便随之波动,仿佛一池绿水被轻轻搅动,美不胜收。

之前,我只知道这植物叫爬山虎,却未曾注意它是如何攀爬的。今年,我仔细观察,才发现爬山虎之所以能上墙,全靠它的脚。这些脚生长在茎上,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像蜗牛触角一样的细丝。这些细丝的,正是爬山虎的“手”。

当这些“手”接触到墙面时,细丝的顶端会变成小圆片,紧紧地巴住墙面。原本笔直的细丝此时变得弯曲,仿佛在用力拉拽着爬山虎的嫩茎,使其在墙上。正是这样,爬山虎才能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那些细小的脚,仿佛蛟龙的爪子,牢牢固住在墙上。

如果没有触碰到墙面,这些脚会在短时间内萎缩,最后连痕迹都会消失。而那些巴住墙的细丝和小圆片,会逐渐变成灰色,虽然看似普通,却异常牢固,要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可得费点劲儿呢。

课文所描述的爬山虎的脚,不仅仅是它的生理特征,更是自然界中生命的奇妙展现。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复习导入后明确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环境及叶子的特点。接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其“脚”的位置、形状及颜色。再进一步学习其如何“爬墙”,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及“一脚一脚”的巧妙之处。最后通过观察拓展作业布置:观察一种植物并写成文章。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引导,使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