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人混得最差
家长们在育儿路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带着伤心的表情说“没人喜欢我”、“他不跟我玩”,或是“我没有朋友了”。在孩子心中,朋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朋友更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在孩子交朋友这一重要课题上,我们家长该如何助力呢?
一、让孩子领悟“好朋友”的内涵
部分孩子由于对友谊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朋友稀少或无友。家长需引导孩子理解好朋友的概念,即朋友应具备和善、分享的品质,并懂得倾听。通过自省,孩子可以审视自身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或者身上是否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或品质,如过于自我中心等。若存在后者问题,首先要改正自身。
二、解读社交暗号
三、抓住实践的良机
当家中有客人来访时,家长应鼓励孩子大方地打招呼,甚至主动介绍自己。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参与招待客人的过程,如陪坐、礼貌待客等。在参与家长的社交活动时,如朋友聚会、探访等,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对待朋友以及如何友好相处。
四、创设情境,让孩子亲身体验
为孩子提供双份玩具,让他们与同伴共享,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在生日或节日时,派对,邀请孩子的好友参加,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又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与同龄人互动。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为孩子们创造各种社交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人。
五、孩子处理矛盾
当孩子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家长应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小矛盾往往容易解决,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遇到有倾向的朋友,家长需及时介入并引导孩子远离这样的朋友。
孩子在校园中要经历多年的集体生活,家长的正确引导能使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和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