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衣服破烂的成语
成语故事:鹑衣百结
1. “鹑衣”:
子夏,春秋时期的卫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擅长文学,对《诗》教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学识丰富。据《荀子·大略》记载,子夏的衣物破旧得如悬挂的鹑鸟一般,尾,形容敝旧。
2. “百结”:
董威辇,西晋时期的人物,生卒年不详。他常在洛阳街头行乞,所穿衣物均为捡拾的碎布拼接而成,名为“百结”。据《晋书》记载,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引起了著作郎孙楚的注意,孙楚认为他是个奇才,便载他回家。几年后,董威辇留下诗作后离去,其行踪成谜。
【详细释义】
“鹑衣”一词源于子夏的故事。子夏虽为孔子之弟子,且在卫国享有高誉,但他始终保持着勤俭的生活态度。即使魏文侯对他极为尊敬,他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衣服如同鹑鸟的尾巴一般,显得破旧不堪。
而“百结”则描绘了董威辇的生活状态。在西晋初年,董威辇以捡拾残碎布匹缝制衣物为生,每件衣物都是由许多结组成,被称为“百结”。他宁愿穿着这样的衣物行乞,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后来,“鹑衣”与“百结”这两个典故被合并使用,形成了“鹑衣百结”这个成语。它用来形容衣服破烂不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困苦与艰辛。
【故事演绎】
“鹑衣百结”这个成语背后蕴古代文人对于勤俭节约、不畏困苦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无论是子夏的简朴生活,还是董威辇的坚韧不拔,都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执着与坚持。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衣服破旧的描述,更是对那种坚韧不拔、自力更生的生活态度的赞美。